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毛公鼎為西周晚期毛公所鑄,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岐山縣),銘文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為國獻策之事,是金文(鐘鼎文)中的經典名作。全作書寫精謹,線條凝練,字形狹長,疏密有致,帶有古樸風格。 全形拓是一種以墨拓技法輔以線描、繪畫、剪紙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轉移到平面拓紙上的技藝。此作為葉公超先生捐贈。
瓦當於西周時已經出現,裝置於屋簷前端,用來擋住上方的瓦,保護檐頭同時便於洩水,上面經常裝飾圖案、動物紋和文字等。此作以鳥蟲篆體書寫「永受嘉福」,寓意吉祥,線條婉轉繚繞,空間佈排勻稱,有極高的藝術性。本件為葉公超先生捐贈。
胡澍(1825-1872),安徽績溪人。為趙之謙好友,兩人的篆書成就亦不相上下。 本幅以篆書寫齋額「尊古堂」三字,結構舒展流暢,線條圓潤遒勁,酣暢淋漓,為清代小篆書法的代表。本幅為蘭千山館寄存。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篆書「阿彌陀佛」四大字,字形利用大量的幾何構圖來組成,強化視覺上的穩定感,濃墨與飛白穿插使用,增加線條的變化與趣味,整體感覺氣勢磅礡。本幅為林誠道先生捐贈。
王壯為(1909-1998),晚號漸翁,河北易縣人。 此幅用上個世紀中出土的侯馬盟書筆法來創作,行筆講究輕重緩急,線條變化豐富,既有圓潤厚重,也有輕靈蒼勁,結構方圓兼備,帶著篆書中罕見的生動活潑氣息。本幅為云辰文化基金會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