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藏善本古籍選粹,陳列室:104
:::

清宮藏書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大多承繼清宮,原貯於外朝與內廷的各殿閣。位於外朝的武英殿係專門製作朝廷敕修書籍的機構,文淵閣則為彰顯皇室氣派的宮廷藏書樓。內廷自來為皇帝、后妃們的日常起居宮室,然其間之養心殿、昭仁殿、慈寧宮等處,亦存置皇帝及皇室成員日常翻閱或私藏寶愛的善本典籍。

清代皇帝究竟看些什麼書?殿閣內又收藏了哪些書?觀眾透過本單元「武英聚珍」、「文淵瑰寶」、「天祿琳琅」、「宛委別藏」、「龍藏經」諸項說明及圖書展示,當可瞭解清帝主導宮廷藏書的中心思想,亦得從中探索皇帝崇文重道的政教態度,以及宣揚文治功業的偉大壯志。

武英聚珍

武英殿落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最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場所。康熙十九年(1680),清廷在此設立造辦處,負責工藝製作,並兼辦圖書刊印與裝潢事宜。雍正七年(1729),武英殿造辦處更名為修書處,自此成為專門製作朝廷敕修書籍的機構,可謂為當時的國家出版社。

有清一代,「欽定」、「御製」等廷臣奉敕修撰的書籍陸續問世,成為皇帝宣揚個人意志或延伸政治、文化力量的官方出版品。這些由武英殿刊刻印造的書籍,後人稱之為「殿本」;不僅內容豐富,校勘精審,所選用的字體、紙墨、裝幀材料等,尤其講究,外觀顯得格外富麗典雅。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庫全書》纂修副總裁金簡(?-1794)建議以木活字排印部分罕傳善本,獲得皇帝支持,並賜「活字」以「聚珍」嘉名。此後,武英殿修書處陸續排印一三四種書籍,連同已經雕版印行的四種而成「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清宮殿本圖書的重要部分。

武英聚珍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文淵瑰寶

文淵閣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初為皇家藏書之所,明末遭到焚毀。乾隆三十九年(1774),高宗令於紫禁城外朝東南方重建文淵閣,歷時二年完工,其目的係為庋藏規模宏偉的鉅編─《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七年(1772),安徽學政朱筠(1729-1781)奏請校覈《永樂大典》中的佚書,高宗遂諭令各省徵集、採進各類圖籍,繼於次年(1773)開設四庫全書館,敕命內閣大學士于敏中(1714-1779)等纂輯《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共收錄三千四百餘種歷代圖書菁華。為妥善貯存這套大書,乾隆特諭杭州織造寅著(生卒年不詳)前往浙江寧波,考查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建築格局,並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概念興建文淵閣。首部《四庫全書》於乾隆四十六年(1782)鈔繕完成後,便入藏於此。全書共裝成六一四四函、三六三八一冊,寫繪工緻,校勘嚴謹,裝潢典雅,今為本院最富特色之善本典藏。

文淵瑰寶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天祿琳琅

「天祿琳琅」是乾隆皇帝蒐羅歷代名刻佳槧,匯聚於昭仁殿的善本特藏。昭仁殿初為康熙皇帝讀書起居所在,乾隆皇帝為紀念祖父,特將之改為珍藏歷朝善本圖書的處所,並以漢宮天祿閣藏書典故,為存置其間的宋、元、明善本及稀見秘笈命名「天祿琳琅」。乾隆四十年(1775),高宗命大學士于敏中等編訂「天祿琳琅」藏書解題目錄,彙為《天祿琳琅書目》。嘉慶二年(1797),昭仁殿慘遭祝融,殿內善本盡失。仁宗皇帝亟欲恢復舊觀,乃命大學士彭元瑞(1731-1803)等再行蒐求檢閱,編成《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本院所藏「天祿琳琅」圖書,幾為嘉慶年間重新整理續輯的珍貴善本。

天祿琳琅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宛委別藏

「宛委別藏」係嘉慶年間浙江學政阮元(1764-1849)為準備日後續修《四庫全書》,特意於東南一帶搜訪,分三批進呈的書籍。仁宗嘉其用心,以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簡玉字之書典故,賜名「宛委別藏」,貯置養心殿。

阮元意在延續乾隆朝《四庫全書》文化工程,故所蒐多為四庫館臣未收之書;除徵集原刊本之外,又逐一精鈔繕寫,並親撰提要。嘉慶皇帝繼而命人整理,將之編成《宛委別藏總目提要》及《宛委別藏續編書目提要》,計收書一七○餘部。正編仿《四庫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並以木匣裝幀;各書首葉上方可見「嘉慶御覽之寶」璽印,顯見仁宗皇帝對全書的珍視。民國以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宮中物品時,「宛委別藏」僅見存一六○部。

宛委別藏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龍藏經

《藏文龍藏經》簡稱《龍藏經》,係康熙皇帝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之命所修造;內容包括秘密、般若、寶積、華嚴、諸經及戒律六大部,是總集釋迦牟尼一生所說「教法」與所制「律典」的藏文譯本。

據《秘殿珠林初編》卷二十四記載:「(孝莊)太皇太后欽命修造,鑲嵌珠寶、磁青箋、泥金書、西域字《龍藏經》一部,共一百八本,內有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龍藏經》內含五萬餘葉經文,原置慈寧宮花園佛堂咸若館殿內。藏文經文以泥金書寫於特製的磁青箋紙,泥金成色飽滿,書體端正;上、下經板內可見七百五十六尊諸佛彩繪,造像華麗,周圍飾以各式鑲嵌珠寶,其上覆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繡經簾。每函經葉、經板外配以裝幀所用之絲、棉等材質經衣,附五色綑經繩,最外層則為保護經函的黃棉袍袱。全帙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為院藏藏傳佛教法典中最受矚目的一部。

龍藏經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