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華喦(1682-1756),字秋岳,號新羅山人。畫藝初期受惲壽平(1633-1690)、朱耷(約1626-1705)、石濤(1642-1707)、陳洪綬(1598-1652)影響,爾後自出新意,為「揚州畫派」成員之一。所繪題材廣泛,涵括人物、鳥禽、草蟲、畜獸、水族等,形象幽默生動,表情俱足,流露自家性情。此冊未署年款,屬六十歲之後晚期繪製,為蘭千山館寄存文物。
石濤(1642-1707)本名朱若極,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明朝皇室後代,明亡出家為僧,雲遊安徽宣城、黃山,後隱居金陵、揚州等地。善畫山水、花果、蘭竹,筆墨、不受傳統法則拘束,構圖風格獨創。圖寫清江泛舟,岸邊漁人攀網捕魚。雖著墨無多,落筆瀟灑,為簡澹之作,略似八大山人。本幅為王世杰先生捐贈。
虛谷(1824-1896),安徽歙縣人。俗姓陳,亦有記載謂姓朱,名虛白。擅畫山水、花卉、蔬果、禽蟲,運用乾筆偏鋒,冷峭新奇,別具一格。本幅畫叢菊盛放,花瓣以乾筆雙鉤,菊葉則以濃淡披點,墨韻燥潤相間,深淺相融,襯以乾枝黃蕊,倍覺清雅秀逸。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贈。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本名純芝,後改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出身雕花木工,後來習畫,擅長山水人物、花卉草蟲,選取平凡生活題材入畫。在畫幅上安排赭色酒罈,下方兩個提籃內分置黃柿和白百合。跋云:「百事不如飲酒強。」運用器物高低、瘦廣造型對比,及色彩濃淡變化,巧妙取得畫面平衡。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贈。
王震(1867-1938),浙江吳興人,字一亭,號白龍山人。善作人物、花鳥、走獸,為海上派名家,綜合任伯年(1840-1895)與吳昌碩(1844-1927)特點。本幅畫樹枝枝葉繁盛、結實累累枇杷,其上三隻麻雀聞香而來。繪於癸酉(1933)秋日,畫面熱鬧溫馨,寫意繪成,敷色含蓄溫雅,墨彩交融。本幅為吉星福、張振芳夫婦捐贈。
陳衡恪(1876-1923),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字師曾,號朽者,朽道人。天稟慧絕,十歲能作大字,世以奇童目之。曾赴日本習博物,工篆刻,古拙純樸。畫中作石榴、萱花,用筆蒼勁,線條筆畫中飽含水份,揮灑自然。畫法追隨明代陳淳、徐渭,並參用民國吳昌碩筆意,兼具寫意風格及金石派書法渾厚之趣。本幅為林宗毅先生捐贈。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早年留學日本,擅畫山水、人物,融合中西畫法,並師法自然。畫中雪峰聳立,三人在雪地上行走。全作用筆靈動,乾濕兼備。前景樹石墨氣淋漓,與留白雪山形成強烈對比,頓覺寒氣逼人。用筆雖簡而意遠,老辣中見瀟灑逸趣。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贈。
黃賓虹(1865-1955),本名質,號賓虹,安徽歙縣人。跋云:「松篠蔽行徑,黃山有丹臺。拾級臨絕頂,峰巒面面開。丁亥(1947)賓虹。」黃山山勢綿亙,風景奇絕,古來傳說黃帝、容成子、浮丘公曾在山中煉丹藥,留下煉丹臺遺跡。丹臺隱秘在層層山巒間,別具幽深意味,筆墨追求渾厚華滋的意境。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