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有智慧以降、發展出文字之前,就懂得將所見所聞描繪出來。隨著文明地推進,透過不斷地觀察,藝術家對於所繪之物能傳遞給觀者的精神感受越發重視。本區邀請觀眾一同透過仔細觀察與感受,思索大自然是如何帶給人們美的感受,且又感染畫家使其繪出令觀者感受到美好的作品呢?
在照相術尚未發明之前,繪畫有著重要的紀錄功能。透過文字以及較細緻、精確的藝術表現方式去描繪自然生態,人們相互交流以獲得各種知識及訊息,使傳播的資訊更為正確。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1766年,義大利人)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重要的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善於描繪人物、花鳥走獸,其繪法與中國傳統畫法不同,以色彩塊面展現層次、細部之明暗表現景深、眼睛靈動多有白粉點染,並以西方的透視技巧呈現景深,不同於傳統中國繪畫使用多點透視構圖。他將西方寫實透視的繪畫技巧帶入他在中國的繪畫作品中,也幫助我們清楚地看見了當時生態的樣貌。
本區精選有關郎世寧作品的數位裝置,並請將郎世寧寫實地描繪對照在展廳各處的動物標本。郎世寧在兩百年多年前所繪的這些生物,到現今是否有什麼改變?畫中哪些生物,又已不再如從前隨處可見?讓我們回頭來,也觀察台灣原生的鳥類吧!
描寫自然萬物的過程中,有時畫家可近距離觀察,但很多時候繪者對於所畫之物無法親眼審視細節。充滿好奇的人們便會參考故事與口傳來繪製,畫出的生物加入自身想像來詮釋,卻又部分符合現實,在現在看來如科幻小說中的怪奇生物,添增了許多趣味。
本區以沉浸式數位裝置呈現清代人們眼中海中生物的奇異樣貌,並輔以標本與海洋生物在生活中的器物應用。展示人們對未知生物樣態的想像以及生物在生活中被再賦予的意義。
近代科學走進人們的視野後,那些原本只能靠想像才能描繪出的地貌或是生物的樣態漸漸被揭開了真面目。
「輿圖」也就是「地圖」,有了這張紙,探險家可以環遊世界,許多人也從這張紙,了解世界。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有了更加精確的地圖,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也開始到世界各地探險,途中所發現的奇珍異物、奇花異草,成為獵珍掮客的囊中寶、成立了「奇珍異寶展示室」,這一個炫富的展示室成了博物館的前身。人們開始以科學方法保存、收集動植物,並以科學視角去研究和記錄生態。豐富的收藏,也成為建立系統科學的基礎。也因為對地球上的生態稍有了解,人類開始大量消耗自然資源且不知節制與保育。
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經過觀察、各種方法的描繪,到工業革命後對地球資源單方面的奪取利用。我們為了快速的利用資源、發展科技;為了便利的生活,生產各種一次性的用品,如吸管及塑膠用品等。大自然為人類分解了許多廢物,但塑膠難以輕易被分解,因此人們以掩埋或燃燒的方式處理,塑膠廢棄物隨意被丟棄,最後隨著河流流入大海。我們以為眼不見為淨的塑膠垃圾,再移動過程中細碎化,被海洋動物吃進肚子。人們再捕食這些海洋動物,將塑膠吃進肚子中。
本展區中的每一件垃圾,都是透過淨灘行動,實際從海灘或海中撿拾回來。歷經了風吹日曬、海水侵蝕,許多垃圾都已經改變了面貌、或破碎成細小的碎塊,被海洋帶回來給人們。看完古代各式多樣的生態物種,我們時空穿越一路回到現代。2019年的今天,人與環境共存的那份和諧還在嗎?
土地就這麼大,當我們人類要的越多,自然要給出的就越多。我們占據了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間,隨著動物們的棲地遭受開墾、破壞,許多原先生活在山林間的動物,像是台灣唯二的原生貓科動物中的雲豹已經消失了,剩下的石虎也已經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