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展件介紹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宋 范寬 秋林飛瀑
    宋 范寬 秋林飛瀑
    宋 范寬 秋林飛瀑(開啟)
    宋 范寬 秋林飛瀑
    • 絹本設色 軸
    • 181 x 99.5公分
    • 國寶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范寬(約950-1031間),陜西華原人。本名中正,因性情寬厚,時人稱為范寬。畫山水用筆短促強勁,墨色厚重,特別能展現山形雄偉壯觀,以及山體的質量感。

    本幅無款,《石渠寶笈三編》訂為范寬作。畫林巒高下,岩谷幽深。滿目楓紅,紛落逐流;景境與唐代崔信明(7世紀)的名句「楓落吳江冷」契合。山石皴紋採側筆斧劈,與范寬〈谿山行旅圖〉的雨點皴並不相同,反而更近於南宋李唐(1049-1130後)、蕭照(12世紀)的畫風,故推測成作時代亦相去未遠。

    宋 范寬 秋林飛瀑(關閉)
  • 宋太祖坐像
    宋太祖坐像
    宋太祖坐像(開啟)
    宋太祖坐像
    • 絹本設色 軸
    • 191 x 169公分
    • 國寶 故宮暫行分級

    院藏宋太祖像共計四幅,除本幅為立軸全身像,餘均為半身像。畫中,太祖趙匡胤(927-976,960-976在位)面容呈暗赭色,身著淺黃色圓領大袖寬衫,腰繫紅色玉束帶,腳穿黑色皂紋靴,頭戴方形硬胎的展翅烏紗帽,儀態莊重威嚴。

    畫上並無作者款印,座椅扶手的空白處,以小紙浮貼,上書「宋太祖」三字,應是清代重裱時所添附。據畫史記載,王靄、牟谷、僧道輝均曾畫過太祖御容,但因無存世可靠畫跡堪供比對,此像是否出自上述三人,仍有待考證。

    宋太祖坐像(關閉)
  • 宋仁宗后坐像
    宋仁宗后坐像
    宋仁宗后坐像(開啟)
    宋仁宗后坐像
    • 絹本設色 軸
    • 172.1 x 165.3公分
    • 國寶 故宮暫行分級
    • 展期限定 10/04 - 11/14

    本幅原屬清宮南薰殿舊藏,畫上無款印,但畫中人物相貌傳神,絕非憑空想像之作,而且用筆精準、賦色細膩,具備第一流的水準,應出自當時名家之筆。

    宋仁宗先後曾立兩位皇后,其一為郭皇后,另一為慈聖光獻曹皇后。由於郭后被廢,故此像應是畫曹后。畫像中,不僅皇后身著的褘衣和釵冠,描繪得華麗無比,連身側兩名侍女,同樣衣飾妍麗,滿頭簪花,與院藏僅繪皇后獨自端坐的圖像相比,顯得格外高貴而出眾,洵為宋代寫真藝術的卓越代表。

    宋仁宗后坐像(關閉)
  • 宋人 富貴花狸
    宋人 富貴花狸
    宋人 富貴花狸(開啟)
    宋人 富貴花狸
    • 絹本設色 軸
    • 141 x 107.3公分
    • 國寶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牡丹花叢下,以石鈴繫縛一黑白相間的花貍,貓目圓瞪,炯炯有神。貓與耄諧音,意指七十歲以上的老者,而牡丹常被用以象徵富貴吉祥,故此作兼具有長壽富貴的寓意。

    畫家顯然擁有卓越的觀物能力,能將貍貓的特徵刻劃入微,茸毛纖毫畢具,立體感十足。牡丹花葉俱用細線鉤勒,並以色彩層層暈染,形象細膩而典雅。北宋畫院側重寫生,《宣和畫譜》(1120)中收錄相同題材的繪畫,數量頗多,此作雖無名款,推斷應出自北宋後期的宮廷畫院名家。

    宋人 富貴花狸(關閉)
  • 宋人 卻坐圖
    宋人 卻坐圖
    宋人 卻坐圖(開啟)
    宋人 卻坐圖
    • 絹本設色 軸
    • 146.8 x 77.3公分
    • 國寶 2013年6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本幅取材自漢文帝(西元前179-157)時的宮廷史實。一日文帝偕后妃同遊上林苑,中郎爰盎(約西元前200-148)當面勸諫,認為慎夫人身為妃子,不應僭越身分坐於帝王身側,否則尊卑失序,將會禍及到慎夫人。文帝虛心接納了爰盎的建議,後來慎夫人也賜金作為獎勵。

    這類主題,原本有規鑑帝王之意,但也可以作為君主擁有納諫雅量的政治宣傳。畫上並無作者名款,人物線條穩定勁健,刻畫花園中的樹石,亦極嚴謹精工,推斷可能出於南宋宮廷畫家之手。

    宋人 卻坐圖(關閉)
  •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宋 易元吉 猴貓圖(開啟)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 絹本設色 卷
    • 31.9 x 57.2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故宮暫行分級
    • 展期限定 11/15-12/25

    易元吉(11世紀後半),今湖南長沙人。天資穎異,初以畫花鳥專門,後來因為見到趙昌(10-11世紀間)畫作,深感歎服,立志要超邁古人所未到處,遂改畫獐猿而馳名。

    本幅左上方,有徽宗御書畫題。右側繪一猴被木樁所縛住,兩隻幼貓路過,一隻遭黃猴挾持,攬入懷中,另一隻趕忙走避,並回頭張口嘶叫。猴兒卻不為所動,依然逗弄著小貓,神色自若。畫家透過敏銳的觀察,將猴與貓之間的互動,傳神表達,充分突顯北宋繪畫超卓的寫生精神。

    宋 易元吉 猴貓圖(關閉)
  • 宋人 冬日嬰戲圖
    宋人 冬日嬰戲圖
    宋人 冬日嬰戲圖(開啟)
    宋人 冬日嬰戲圖
    • 絹本設色 軸
    • 196.2 x 107.1公分
    • 國寶 故宮暫行分級

    在庭園的太湖石旁,梅花、山茶盛開,並有翠竹與蘭草相襯,景致雅麗。一對盛裝的姊弟,分持孔雀尾羽和彩旗,專注地逗弄著小花貓。畫家對每一處細節都掌握地異常精準,反映出北宋宮廷繪畫的卓越成就。

    本幅的風格與人物造型,與蘇漢臣〈秋庭戲嬰〉相仿,推斷兩畫均出自同一人,原本屬於一組四季嬰戲圖,惟現僅存二幅。蘇漢臣(12世紀),開封人。宣和間任畫院待詔,宋室南渡後,再入紹興畫院。多寫道釋、人物,尤其擅長童嬰題材。

    宋人 冬日嬰戲圖(關閉)
  •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開啟)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
    • 絹本設色 卷
    • 27.4 x 64.7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閻立本(?-673)是初唐重要人物畫家,曾奉詔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圖等。

    本幅描繪蕭翼奉唐太宗(598-649)命,騙取辯才和尚所藏王羲之(303-361)〈蘭亭序〉的故事。畫中共五人,辯才與蕭翼相對,二人皆傾身向前,目視對方,張開嘴巴,似有爭論。一僧坐於畫面上方,加強了畫面的空間感。此人面帶愁容,彷彿暗示辯才日後的窘境。煎茶的小廝帶來生活的氣息,並烘托主角的針鋒相對。然畫風與閻氏不類,一說是五代人顧德謙作品,一說為宋人摹本。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關閉)
  •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開啟)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
    • 紙本設色 卷
    • 28.4 x 93.2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9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工書善畫,力主復古,對文人書畫發展有重大影響。

    本幅是1295年為周密(1232-1298)描繪山東歷城地區的風光,撫慰周氏對故鄉的想像。畫分三段,首段華不注山,末段鵲山,兩山都在後方,中段大片水澤在前,三段相連成一片開闊平遠的視野。其間點綴茅舍、漁人,營造出恬淡平靜的氣氛。通卷以單純、內斂的中鋒筆法,畫出造形簡樸的林木、坡岸、山石、人物,體現趙氏學習董源(約10世紀)風格,去巧媚而歸古拙,借古開今的藝術思想。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關閉)
  • 金 武元直 赤壁圖
    金 武元直 赤壁圖
    金 武元直 赤壁圖(開啟)
    金 武元直 赤壁圖
    • 紙本水墨 卷
    • 50.8 x 136.4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1/15-12/25

    武元直(活動於1149-1189),字善夫,北平人,擅畫山水。

    本幅描繪蘇軾(1037-1101)〈赤壁賦〉意象。畫中蘇軾頭戴峨冠,與友人泛舟赤壁之下。老松逆風,姿態虯曲。赤壁峻拔,對抗激流和漩渦的沖刷,景色奇險壯偉。畫山石多中鋒和側鋒並用,先以平行鋪排的皴線表現大小不同、方向不一的塊面,再將塊面結成山體,用淡墨渲染水氣,襯托嶙峋、堅硬的質感。這種簡樸、明快的手法帶給畫面剛健、開闊的氣象,反映出金朝畫家對山水畫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金 武元直 赤壁圖(關閉)
  • 唐 徐浩 朱巨川告身
    唐 徐浩 朱巨川告身
    唐 徐浩 朱巨川告身(開啟)
    唐 徐浩 朱巨川告身
    • 紙本 行書 卷
    • 27 x 185.8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故宮暫行分級
    • 展期限定 11/15-12/25

    「告身」是古人接受政府勛獎或官職的憑證。本幅書於768年,授朱巨川(725-783)任大理評事兼鍾離縣令(今安徽鳳陽),同時敘任數人。卷中還有三省長官結銜具名,以及尚書省官印,是唐代告身制度的珍貴史料。

    本件書法具線條豐厚、筆畫飽滿的特徵,近徐浩(703-782)風格。然字形偏向高長,又與之不似。徐氏於肅宗(756-762)時期受重用,多寫詔令,堪稱中唐官方書法品味的代表。然按唐制,告身應由書令史或書吏抄寫,本幅或許是受徐氏書法影響之作。

    唐 徐浩 朱巨川告身(關閉)
  •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開啟)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 紙本 行書 卷
    • 24.7 x 47.3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創今草與行書典範,世稱書聖。

    〈平安〉、〈何如〉是王羲之寫的兩封信,〈奉橘〉原是〈何如〉帖尾附書。流傳過程中,〈平安〉失去最後兩行,〈奉橘〉則逐漸獨立。三帖在明末合裱成卷,並從它處移配歐陽修(1007-1072)等人的觀款。三帖皆唐人雙鉤廓填,押署一併摹出。牽絲映帶處鋒毫畢現,可見書聖揉合快慢、方圓、提按變化的高超筆法。單字造形富大小、偃仰、開合、欹正之變,無一雷同又互相襯托,深刻展現出創造力。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關閉)
  • 元 鮮于樞 透光古鏡歌
    元 鮮于樞 透光古鏡歌
    元 鮮于樞 透光古鏡歌(開啟)
    元 鮮于樞 透光古鏡歌
    • 紙本 行書 冊頁
    • 30.5 x 19.8公分
    • 國寶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鮮于樞(1246-1302),祖籍漁陽,字伯機。工書法,精鑒藏,元代三大家之一,倡書宗晉唐之論,影響深遠。

    「透光鏡」是一種能在反射光中顯現鏡背紋飾的古銅鏡,鮮于樞曾自藏二枚。此冊書錄麻九疇(1174-1232)之賦,或是託物比興,又或與自藏古鏡有關。原作應是手卷,後人改裝成冊,文句略脫。通篇多中鋒用筆,線條圓勁,體勢開張,近〈瘞鶴銘〉。端莊的字形配合出鋒和折角筆法,又見虞世南(558-638)、柳公權(778-865)風格,顯得神氣勃勃,豐偉雄健。

    元 鮮于樞 透光古鏡歌(關閉)
  • 唐 玄宗 鶺鴒頌
    唐 玄宗 鶺鴒頌
    唐 玄宗 鶺鴒頌(開啟)
    唐 玄宗 鶺鴒頌
    • 紙本 行書 卷
    • 24.5 x 184.9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1/15-12/25

    唐玄宗(685-762)名李隆基,唐朝第七位皇帝,英明多藝,善隸、行書。

    鶺鴒鳥在飛動和行走時會互相聯繫,彼此照應,早被《詩經》引為兄弟友愛的象徵。721年秋,玄宗見鶺鴒千隻聚於宮殿,遂親書此卷為念。其書直承〈蘭亭〉、〈集字聖教〉風格,如「樂」、「詠」、「懷」、「左」、「趣」、「虛」、「霜」等字。好用側鋒與頓挫筆法,線條起收與折肩處多見鋒芒,顯圭露角,營造出筆力沉著,精力瀰漫,雄健外放的氣象,昭示盛唐豐腴之美。

    唐 玄宗 鶺鴒頌(關閉)
  • 宋 高宗 賜岳飛手敕
    宋 高宗 賜岳飛手敕
    宋 高宗 賜岳飛手敕(開啟)
    宋 高宗 賜岳飛手敕
    • 紙本 行書 卷
    • 37 x 61.4公分
    • 國寶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宋高宗(1107-1187)名構,徽宗(1082-1135)第九子。其書自黃庭堅(1045-1105)上溯二王,自成一格。

    本幅寫付岳飛(1103-1142)。據「淮西軍叛」語,應書於1137年秋,旨在宣慰並論邊防事宜。通篇書體在真行之間,字體時大時小,字距寬裕,行氣嚴整。觀「盛」、「霜」、「寒」、「良」、「帶」、「管」、「至」、「體」等字,隱見〈蘭亭〉、〈集字聖教〉筆意。然字形寬,佈白勻,多有側鋒、圓轉、飽滿的線條,或受智永(6-7世紀)影響,展現出臨古功深的書學造詣。

    宋 高宗 賜岳飛手敕(關閉)
  • 宋 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並七言詩
    宋 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並七言詩
    宋 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並七言詩(開啟)
    宋 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並七言詩
    • 紙本 行書 冊頁
    • 30 x 33.5公分
    • 國寶
    • 2013年1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米芾(1051-1108),善書畫、精鑑賞,位列北宋四大家。

    本幅是1092年初任雍丘縣令(今河南杞縣)時致黎錞(1015-1093,字希聲)函。「非才當劇」一語,透露自得之心。信尾附詩,追憶友朋相聚之樂。「劇」、「咫尺」、「敬」、「英友」、「十客」等字,連筆牽絲又鋒芒畢露,給人流暢、跳躍的飛動感。「𡙇然」、「慶侍」、「奉寄」、「希聲」等字則如少女簪花,婀娜多姿。尤其「槐」、「蔭」二字,以厚飽滿厚重的線條,寫出輕盈靈動的姿態,的是傑作。

    宋 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並七言詩(關閉)
  • 宋 蘇軾 尺牘(寶月帖、喫茶帖)
    宋 蘇軾 尺牘(寶月帖、喫茶帖)
    宋 蘇軾 尺牘 寶月帖、喫茶帖(開啟)
    宋 蘇軾 尺牘(寶月帖、喫茶帖)
    • 紙本 行書 冊頁
    • 23.2 x 17.8公分
    • 國寶
    • 2015年5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北宋四大書家之一。

    此開含兩幅蘇軾尺牘。右幅稱〈寶月帖〉。按「大人令致懇」、「催了《禮書》」云云,是1065年給杜叔元(約11世紀中)的信。「大人」即東坡父蘇洵(1009-1066),「寶月」是族兄蘇惟簡(1012-1095),「令子」是叔元子杜沂(?-1094)。沂字道源,即左幅1080年〈喫茶帖〉收件人,「孟堅」即沂子杜傳(約11-12世紀)。二札相距15年,仍同樣有行筆迅速、線條尖利、自由瀟灑的特徵。前者豐妍而後者清俊,同為至寶。

    宋 蘇軾 尺牘 寶月帖、喫茶帖(關閉)
  • 宋 夏珪 溪山清遠
    宋 夏珪 溪山清遠
    宋 夏珪 溪山清遠(開啟)
    宋 夏珪 溪山清遠
    • 紙本水墨 卷
    • 46.5 x 889.1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夏珪(活動於1195-1224年間),浙江錢塘(杭州)人,南宋中期宮廷畫家。因構圖常取半邊,人稱「夏半邊」。

    本幅畫山脈與水域綿延交錯,透過不同視點,呈現多種山水組合,或疏或密,形成極富韻律的構圖,展現出精煉剪裁的功力。夏珪善長以斧劈皴表現岩石堅硬的質感,輪廓先用乾枯的筆墨勾勒,並輔以大量的水分暈開,締造水墨交融的效果,與豐富的墨韻變化,總體景致極見清幽深遠。這類技法風格 的傳衍,與明代浙派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影響力。

    宋 夏珪 溪山清遠(關閉)
  • 宋人 松泉磐石
    宋人 松泉磐石
    宋人 松泉磐石(開啟)
    宋人 松泉磐石
    • 絹本水墨 軸
    • 160.3 x 96.8公分
    • 國寶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本幅描繪水泉松石。雙松一前一後,聳立於磐石左側,軀幹結體,烘染厚潤,嶙峋枝幹,延伸天際。近景左側石塊間,枯木磐根錯節,折轉的枝枒,隱見李郭蟹爪枝的筆意。中景泉水奔流,激漱於澗石之間;遠景層灘疊渚,上接煙霾天際。

    學者習將「松石」或「樹石」此種類型的表現內容稱為「松石格」,歸屬於山水畫範疇,此一畫題自八世紀起即已發展,北宋時期隨著李成寒林、郭熙山水畫派的興起,而更見流行。

    宋人 松泉磐石(關閉)
  • 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
    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
    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開啟)
    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
    • 絹本水墨 軸
    • 179.3 x 112.7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本幅左側畫山崖陡壁,岩塊方折峻峭,另側溪流傍山,空曠清遠。整體布局已脫去北宋山水的巨障效果,藉由堅實岩塊、迷茫遠山,營造出實、虛相應的景緻。

    畫幅中段絕壁處,有「蕭照」二字落款。蕭照,濩澤(今山西陽城)人,活動於十二世紀,南渡後得李唐傳授畫藝,高宗紹興(1131-1162)年間,任畫院待詔,所繪異松怪石,筆健墨重,皴法遒勁,氣勢森嚴鬱茂。畫中斧劈皴的運用,已可看出深受李唐筆法風格的影響。

    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關閉)
  • 宋人 翠竹翎毛
    宋人 翠竹翎毛
    宋人 翠竹翎毛(開啟)
    宋人 翠竹翎毛
    • 絹本設色 軸
    • 185 x 109.9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1/15-12/25

    冬日的岸邊坡石上,蹲踞著一對雉雞,上方翠竹間,畫四隻黑臉噪(眉鳥),或停棲於枝梢,或展翅欲飛,動靜之際,交相輝映,為畫面添注了不少活力。

    描繪景物多採「雙鉤填彩法」,行筆間提頓的變化豐富,坡石竹葉的輪廓,線條微現顫掣,頗有李後主「金錯刀」的筆法遺意。雄雉胸腹部份的筆致略顯滯弱,係畫絹破損之後,不當補筆所造成的差異。本幅捕捉自然界禽鳥生活的片段,情境自然生動。畫幅無款,成作時間,推斷在南北宋之間。

    宋人 翠竹翎毛(關閉)
  • 宋人 折檻圖
    宋人 折檻圖
    宋人 折檻圖(開啟)
    宋人 折檻圖
    • 絹本設色 軸
    • 173.9 x 101.8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本幅題材取自《續資治通鑑長編》,描繪西漢時代,槐里令朱雲的一段勸諫故實。漢成帝時(西元前33-7年在位),朱雲因不齒安昌侯張禹恃寵而驕,當眾諫劾,以致觸怒皇帝,命御史押下,朱雲不從,奮力攀附欄檻,檻木因而折毀。幸而辛慶忌力保,始免於獲罪,事後,成帝則保留折檻原狀,作為警惕。

    御花園的景物刻畫精細,惟背景與史實略有出入。因畫家未署名款,應為南宋名家所作。此類具鑑戒性質的聖賢故事畫,旨在彰顯君主勇於納諫的聖德。

    宋人 折檻圖(關閉)
  • 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
    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
    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開啟)
    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
    • 絹本設色 軸
    • 174.2 x 122.9公分
    • 國寶
    • 2011年11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道教體系中,天、地、水官主掌賜福、赦罪和解厄,地位尊崇,僅次於玉皇大帝。此軸描繪三官出巡,分列畫幅上、中、下三層,乘雲駕水,旌幢扈從,布局緊湊。隨行者除仙人外,更有造型多變、表情生動有趣的鬼卒。傳說諸神為保護眾生,出巡司察人間善惡,以此決定人世禍福,是而威儀十足。

    本幅舊題為馬麟(活動於1195–1264年)作。馬麟秉承家學,寧宗嘉泰(1201-1204)間,授畫院祗候,受到寧宗及楊皇后賞識,惟本幅畫風與其不類,成作時間應較晚。

    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關閉)
  • 宋寧宗后坐像
    宋寧宗后坐像
    宋寧宗后坐像(開啟)
    宋寧宗后坐像
    • 絹本設色 軸
    • 160.3 x 112.8公分
    • 國寶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1/15-12/25

    本幅畫寧宗皇后拱手端坐,頭戴龍鳳花釵冠,身著深青色交領大袖袍服,上有翠翟 (長尾雉雞) 圖案,內襯白紗單衣。衣領、端袖、衣底均鑲飾紅色緄邊。比對《宋史.輿服志》,應是皇后接受冊封時所穿著的貴重禮服。

    據《宋史.列傳》,南宋寧宗 (1195–1224在位) 曾冊立兩位皇后,分別為恭淑韓皇后 (1165–1200)與恭聖仁烈楊皇后(1162–1232)。前者為宋代賢相韓琦六世孫,權臣韓侂胄侄孫女;後者學識淵博,據《南宋院畫錄》,寧宗朝許多名畫,都曾經她鑒定題識。

    宋寧宗后坐像(關閉)
  • 宋 錢選 桃枝松鼠
    宋 錢選 桃枝松鼠
    宋 錢選 桃枝松鼠(開啟)
    宋 錢選 桃枝松鼠
    • 紙本設色 卷
    • 26.3 x 44.3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2年3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1/15-12/25

    錢選(約1235–1307),浙江吳興人,字舜舉,詩文書畫俱工,為「吳興八俊」之一。入元,隱而不仕,以賣畫維生,人品和畫品皆稱譽當時。

    錢選喜作折枝花木,本幅設色畫松鼠棲伏在桃枝上,專心注視肥美鮮嫩的桃果。通幅佈局簡約,設色清麗雅緻,以細勁的筆墨,絲出松鼠皮毛豐茸的質感,再以濃墨點畫腳爪與眼珠,生動捕捉松鼠的神態。畫家將寓意多子多孫的松鼠,結合賀壽的蟠桃意象,吉祥含意不言而喻。

    宋 錢選 桃枝松鼠(關閉)
  •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開啟)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
    • 絹本設色 軸
    • 147.4 x 107.7公分
    • 國寶 限展品
    • 2011年4月文化部核定公告
    • 展期限定 10/04-11/14

    蔡文姬(162-229),東漢蔡邕之女,博學多才,興平亂中為胡騎所獲,嫁南匈奴左賢王,後經曹操以重金贖回。歷代援引「文姬歸漢」題材入畫,由來甚久,此軸僅擷取《胡笳十八拍》中「辭別」一景,呈現左賢王與文姬卮酒話別的場面。文姬的際遇,與徽、欽二宗遭金人挾持的景況,頗有侔合之處,畫中人物衣冠服飾,亦符合宋、金特色,故應屬托古喻今之作。

    本幅無作者款印,舊傳為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畫院待詔陳居中(活動於1195-1224)作。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