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松Techathon-故宮X交大新媒體藝術展,展覽日期:2018.06.12-2018.07.31,展場: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
科技松Techathon-故宮X交大新媒體藝術展,展覽日期:2017.11.05-2018.03.04,展場: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科技松Techathon-故宮X交大新媒體藝術展,展覽日期:2018.06.12-2018.07.31,展場: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
:::

展區介紹

  • 虛擬實境VR區

    • 自敘‧心境書法VR

      自敘‧心境書法VR

      「自敘.心境」為全球首創書法沉浸式虛擬實境(VR)裝置,內容取材自院藏唐代懷素的狂草名作〈自敘帖〉,其筆畫圓轉流暢,強勁有力;作品中以自然萬物來比擬書法風格,如風雨雷電、馬匹奔馳、龍蛇遊移等。

      當戴上「自敘.心境」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時,眼前的〈自敘帖〉便幻化為虛擬劇場,書法字倏忽間如同曲折盤繞的龍、蛇,瞬間又轉變為疾風勁雨,而舞者凌波漫舞於飄渺水雲間,以舞蹈詮釋書法的速度及勁力,體驗者可拿起眼前的虛擬毛筆,親手題寫書法,深度體驗懷素狂草藝術之精髓。

      文物取材:唐懷素〈自敘帖〉

    • 神遊幻境繪畫VR

      神遊幻境繪畫VR

      「神遊幻境」取材自院藏趙孟頫〈鵲華秋色〉,此卷是為同鄉長輩周密所畫。周密祖籍山東,然自幼生長於江南,因趙氏應朝廷徵召出仕山東,為一解周密思念原籍之愁,畫下此卷讓其可馳騁遨遊於濟南山水間。

      在悠遊趙孟頫所描繪的濟南秋景旅程中,可走入畫中小屋仔細端詳原畫之丹青墨韻,或輕搖小舟,悠然擺渡於古黃河舊道間,近觀沙渚樹石、屋舍羊群等,倘佯於文人青綠山水之悠然意境,領會文人贈畫傳統下之深厚情誼。

      文物取材:元趙孟頫〈鵲華秋色〉

    • 飛影閣-高畫質影片區

    • 飛影閣

      國立故宮博物院精選重要典藏文物,以創意呈現方式,展演藝術家創作意境,帶領觀眾欣賞文物之美,將文物的細緻表徵透過4K高解析度畫面呈現出來,並邀請當代舞蹈家、音樂創作者、書畫藝術家等,以不同表現形式演繹古文物之美,開啟文物與當代之對話,創造多元詮釋新風貌。

    • 科技藝術・互動裝置區

    • 四季-春生

      四季-春生

      春回大地滿天碧,花放枝頭歌聲飛

      海棠玉蘭圖、牡丹圖、石竹蝴蝶圖、碧桃家燕圖是郎世寧工筆重彩的代表作,中西畫法併用且獨具一格,畫中鳥兒身姿嫵媚、花卉細膩寫實。透過聲控互動結合動畫,呈現畫中春天美麗動人之風采。本作品藉由觀眾合力完成,觀眾將以聲音觸動畫中看似靜止不動,實則隨風搖曳的鳥兒與花卉,帶領您一起沉浸於歷經悠古,仍神趣宛真的郎氏畫作之魔幻力量中!

      文物取材:清郎世寧〈仙萼長春〉

    • 四季-夏荷

      四季-夏荷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畫家馮大有〈太液荷風〉筆下盛開的荷花池,荷葉田田,有的花開燦然,迎風帶露;有的含苞待放,顧盼生情,池中群鴨悠遊自在,空中彩蝶飛舞,飛燕展翅,活力十足。

      本裝置為虛擬體感的互動空間,呈現畫家筆下夏荷風滿塘、風姿萬千之景象,以數位的方式感受夏日躍動的生命。當您踏進水池,魚兒朝您游來、水波漣漪,當您踏在荷葉上,蝴蝶與營火蟲朝著牆面飛去。隨著風力強弱,荷葉會變化擺動速度與幅度。藉由新媒體技術應用賦予的真實感,讓您以數位的方式感受夏日躍動的生命。

      文物取材:宋馮大有〈太液荷風〉

    • 四季-秋色

      四季-秋色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趙孟頫憑藉著記憶描繪〈鵲華秋色〉,將浪漫詩意的寫意之景,贈送給好友周密,一解好友思鄉之苦。季節才轉入秋,紅葉片片,林間屋舍嚴然,山羊穿梭其間,而辛勤的漁夫,似乎想趁著舒適的氣候滿載而歸。屋中的婦人,忍不住探出身子,彷彿也為這動人的情景所吸引。

      本作品以顏色和時序詮釋秋的信息,藉由數位體感互動的方式,透過您用手朝畫作揮舞,隨著手移動之處,畫作開始放大,呈現〈鵲華秋色〉原畫細緻之美,猶如幻化成畫家提筆揮毫,傳遞著文人間相知相惜之情誼。

      文物取材:元趙孟頫〈鵲華秋色〉

    • 四季-冬雪

      四季-冬雪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文徵明〈關山積雪〉為其雪景山水代表作,歷五年寒暑才完成。本幅為長卷形式,山勢連綿的走勢向左右、前後延伸,三角形的山巒,由近而遠層層堆疊,營造出具深度的空間感與距離感。文徵明以「留白」的方式渲染雪色,在青綠、淡赭的相互襯托下,滿卷的冰天雪景視覺效果非常強烈。

      本作品運用燈光裝置,藉由體感互動的方式,營造出北方冰天雪地的氛圍,讓您彷彿跟著文徵明畫中的點景人物,一同穿梭於層層積雪的壯麗冬日山景中。而當您用手朝畫作揮舞,霎時颳起一陣漫風,堆雪將隨風消逝,淡出畫作,呈現〈關山積雪〉原畫之美。

      文物取材:明文徵明〈關山積雪圖〉

    • 山水印石

      山水印石

      取材自清院畫〈十二月令圖〉裡山石、水景以及雲、花、樹、屋、人等構成元素,透過擴增實境技術,讓參觀者可恣意挪移印石,建造出屬於自己的立體山水世界。並在互動後,深刻體會乾隆皇帝喜愛對畫作評及蓋印的嗜好。

      文物取材:清院畫〈十二月令圖〉

    • 交大館校合作成果區-仿寫生作品

    • 〈最古老的風景〉仿寫生作品

      〈最古老的風景〉仿寫生作品

      人如何收藏海?
      海是承載時間的龐大量體。
      人類文明長河裡每個亦重亦輕的當下,最終都流進海裡。而海載著無量記憶,踏著永恆不歇的賦格,緩慢地走向未來。

      在八百多年前的中國,有山水畫家以筆墨勾勒出十二種水景情態;近代有日本藝術家用長時曝光的攝影手法,拉長單一畫面能蘊含的時間。不同時代的寫生方式、觀看角度的背後,共有的在視覺上呈現人類對海景跨越時代的著迷。而科技時代的人,又是如何看海?

      〈最古老的風景〉仿寫生作品運用電腦圖學理論、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方法,結合中國山水畫論與物理程序運算,遙望古代江湖,展現一個在島嶼成長的人,如何用程式寫生敘說對海的細微體察與情感寄寓。

      創作媒材:程序寫生、實記影像、AI風格轉換、布幔場域設計

      文物取材:宋馬遠〈畫水二十景〉、韓拙〈山水純全集〉

      創作團隊:謝啟民(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黃于芬、黃雪蓓、郭芷廷、楊育姍、李晉嘉、張喆、許宜蓁、郭采瑀

  • 交大館校合作成果區-虛擬實境VR創作展

    由新媒體與數位科技創造的互動裝置,提供人們身歷其境的擬真體驗。本展區結合科技與故宮典藏,提供大眾一個認識故宮古文物的新管道,並藉此提高對典藏文物的興趣。交大應藝所與資工所合作的兩組虛擬實境裝置「漁樂」與「漠北秋獵」虛擬實境(VR),創作概念來自故宮典藏古畫作的啟發,創作團隊特別為本專案研發使用者體感(Haptic)的互動裝置結合VR遊戲,憑著直覺就能操作,讓畫作不僅止於靜態觀賞,還能夠實際互動參與。希望在遊戲體驗的同時,也能激起觀眾對故宮典藏產生更多想像。

    計劃主持人:許峻誠(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詹力韋(交大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參與成員:蔡丞杰、陳薪如、蕭意子、姚欣語、許宜蓁、謝宛芸、曾瑾泠、范婷(交大應藝所研究生)
    王立揚、張弘瑜、蔡佳恩、曾文杰、李宜蓁(交大資工所研究生)

    • 「漁樂」釣魚體感VR遊戲

      「漁樂」釣魚體感VR遊戲

      金明池位於北宋開封府順天門外,與皇家園林瓊林苑隔街相望,是為皇帝宴遊的皇家園林。每年三、四月,金明池任士庶遊玩,當時形容「遊客如蟻,觀者如堵」可見其盛況。

      「漁樂」遊戲考究故宮古畫〈上苑春遊圖〉與〈漁樂圖〉,將開封府順天門外的金明池垂釣榮景重現於VR實境內,帶領玩家回到北宋時期附庸風雅一番。當魚隻上鉤時,透過技術裝置給予受力方向、大小及視覺上的反饋,玩家感受握有真實釣竿與魚隻搏鬥的過程,身歷其境享受古代釣魚之樂。

      最後,玩家辛苦收獲的魚隻將料理成桌上佳餚。「漁樂」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體驗開封人「臨水斫膾,以薦芳樽」之樂。

      文物取材: 宋趙伯駒〈上苑春遊圖〉、宋人〈漁樂圖〉

      創作團隊:許峻誠(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詹力韋(交大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蔡丞杰、陳薪如、蕭意子、姚欣語、王立揚、張弘瑜、蔡佳恩、李宜蓁

    • 「漠北秋獵」騎射體驗VR遊戲

      「漠北秋獵」騎射體驗VR遊戲

      「漠北秋獵」參考〈畫元世祖出獵圖〉與〈畫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名作,根據真實騎射體驗為核心概念所開發的VR遊戲。玩家透過弓箭裝置體驗元世祖在狩獵拉弓時的拉力回饋,並以大腿壓力感測控制騎馬速度,是一款真實騎射體驗的VR遊戲。

      玩家須替元世祖狩獵不同類型的動物,包括兔子、野狼、鹿、飛雁等,並依狩獵數量計算積分,再以得分換取皇帝給予的賞賜。玩家得到的賞賜都是在元朝具有代表性的瓷器,透過遊戲讓民眾認識更多故宮珍寶。本件VR騎射遊戲,結合了歷史上著名的元世祖狩獵代表畫作,不僅讓玩家體驗元朝騎士以弓箭書寫他們的神勇,也體驗過去馳騁在廣袤無垠的漠北中,在馬上自由狩獵的黃金時代。

      文物取材: 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盪寇圖〉

      創作團隊:許峻誠(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詹力韋(交大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許宜蓁、謝宛芸、曾瑾泠、范婷、王立揚、張弘瑜、蔡佳恩、李宜蓁

  • 交大館校合作成果區- Open Data學生展

    為了讓大家認識更多故宮Open Data,交大於今年度開設「故宮講座」課程,每週邀請故宮研究員演講,介紹故宮精品及其藝術與人文內涵,以增進學生的審美及文創能力。期末要求同學做出Open Data的海報。

    創作素材多來自故宮Open Data網站,作品類型有「概念型」:學生將自己的概念融入古文物,創造新的作品,如「谿山知有虎,行旅偏要闖」把張大千兄弟畫的虎和〈谿山行旅圖〉合在一起,表達交大「同行方致遠,有膽才會贏」的理念;「解說型」:如「大唐智囊團,十八學士圖」,以圖表解說唐太宗的十八位學士,說明人才是國家興盛的主因;「媒合型」:如〈清明上河圖〉以AI軟件將中國古畫內容媒合在現代畫風內。

    文物取材: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清〈玉人與熊〉等
    創作團隊:「故宮講座」修課學生(由交大教務長盧鴻興教授、資管所黎漢林教授指導)
    特別感謝:浩然圖書館

    Open Data學生展
  • 交大館校合作成果區-AI學生展

    本區展示「故宮也AI」課程學生相關成果作品,從學生的創意發想,主打活潑、互動式的觀賞體驗。「互動式展示牆」將數百件故宮Open Data以動態形式一次展現;「聰明策展」引導觀眾參觀作品,讓瀏覽時更為便利;「谿山夢旅」透過AR技術將觀眾帶入書畫中的世界,身歷其境領略谿山四時之美;「換臉自如系統」增加觀賞肖像畫時的趣味。另邀請應藝所校友展出「漢字動態專案」,以中文文字本身的建構系統與書寫方式作為出發點,開啟一系列將中文字體動態化的實驗。

    文物取材: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清〈玉人與熊〉、故宮肖像畫等
    使用技術:Unity、IoT物聯網、OpenCV、Dlib資料庫等
    創作團隊:林逸清、何庭安、陳威銘、李怡君、李璧安、趙子揚、覺元懋、楊博凱(由交大資管所黎漢林教授指導)
    特別感謝:浩然圖書館

    AI學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