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展出時間 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8月27日
:::

不朽經典:傳家與酬應

  于右任的書法成就向為世人所公認,加以其交遊廣闊,索書者眾,這些往來互動為他留下了數量龐大的作品。傳世書蹟內容包括古代經典、中西哲人格言,以及自作詩文。他的古典文學涵養深厚,作品富有改革理念,與時代變動結合。他也是鼓吹革命之文學團體「南社」一員,來臺後與臺灣的詩社交往十分密切。此外,許多公私機構爭邀題寫匾額、招牌、楹聯,不少仍沿用至今。面對背景相異與親疏不同的各式應酬,書家對於內容乃至筆墨紙張的選擇皆有所考慮,本單元以五組捐贈者、受書者為例,從人際關係、書寫物質等角度觀之,期能對其作品有更深入的認識。

于彭(1916-)


  字仲岑,陝西三原人,于右任先生哲嗣,曾任行政院參議、外交部大使等職務,現居美國。
  本區的十八件捐贈作品,均為其父1930-50年代所書。據于彭回憶,這批書蹟並非因應他人索求的應酬之作,而是書以自娛,選用潔白平整的玉版箋,筆墨精良,格外能反映出于氏書學的卓越成就。

民國 于右任

行楷諸葛武侯傳節句

  此作約書於50歲左右,其中穿插了幾個草字,仍以碑體為主。通篇結字寬博舒暢,用筆潤澤飽滿,點畫充滿變化。碑學書法對於金石氣的重視雖然令人耳目一新,然過度強調反而成枷鎖,于右任能巧妙脫去刻意的碑派用筆,書寫出自然酣暢的樸實線條,搭配左右開展的結構,更顯古雅大方。

  釋文:沔南名士黃承彥謂亮。聞君擇婦。身有醜女。才堪相配。亮許。即載送之。時人為之諺曰。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錄廣漢張栻撰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之一節。于右任。

民國 于右任

行書七言聯

  聯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盪胸。」約書於50歲前後,豐潤線條搭配飛白的使用,使得單字在書寫上皆帶有明顯的速度感,加上連筆的行書筆意,讓全作帶有豐富變化,改善碑體書法常見的生硬板滯,讓碑體書寫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釋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盪胸。于右任。

民國 于右任

草書辭斗口農場詩

  民國18年(1929)的陝西大饑荒造成兩百多萬人餓死,事後于右任以老家涇陽斗口村祖產為基礎創辦「斗口村農事試驗場」,向農民傳授農耕技術,並立囑願將農場捐出。詩為民國30年(1941)年辭別農場所作,該年底前往甘肅、青海考察如何建設大西北。此幅寫與次子于彭,時間為來臺前數月,當時大陸局勢已去,想必百感交集,用筆結字特顯跌宕激昂。雖為淡墨書寫,線條卻不單薄,積墨處猶現運筆蹤跡,墨色變化多端,為其書法之精品。

  釋文:萬木參天起箭楊。玉屏飛翠護農場。餘生誓墓知無日。白首依依去故鄉。三十年辭斗口農場之作。書付彭兒存之。三十八年(1949)二月。右任。

民國 于右任

行楷呂坤呻吟語

  書於76歲,抄錄晚明呂坤(1536-1618)《呻吟語》,贈予其孫建中。呂坤深感所處社會已病,希望藉《呻吟語》提出解藥,其中包含不少修身治國的精闢言論,今人亦頗能借鑒。全作以行楷為主,時而夾雜草字,雖然字體不同,卻無衝突感,反而顯得自然融合,反映書家對於字體的統整能力。儘管「其心」與「天下之」出現五次,其「筆筆皆活」的書寫觀完全克服了重複性的難題,反而形成同中有異的趣味變化。

  釋文: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呂新吾呻吟語。書付建中孫。右任。四十三年(1954)元月。

何應欽(1889-1987)


  字敬之,祖籍貴州興義。曾參與辛亥、北伐、抗戰等戰役,歷任行政院長、陸軍總司令,並代表二次大戰中國戰區受降,為陸軍一級上將。
  本區作品為何應欽先生遺贈,其中四件書於1930年代,正值于、何二人在政務上密切合作時期。作品中除于氏大字碑體風格,尚有魏碑楷體小字之作,誠屬少見。幾件作品所用紙張亦相當講究,可見二人交情非同一般。

民國 于右任

行書五言聯

  「乾坤一夕雨,草木萬方春」出自唐李中〈春日作〉,此聯約作於50歲前後。書寫在黃色的蠟箋上,蠟箋表面縝密而平滑,塗佈的蠟讓墨汁難以滲入紙張纖維,使得行筆過程的輕重力道被清晰地保存下來,不具有宣紙暈染特性的修飾效果。不過在書家精湛的控筆能力下,線條仍維持一貫的圓厚品質,墨色的明顯層次也讓線條變得更加潤澤立體,搭配開張的結構,視覺上顯得極其厚重雄強,為其碑體書法之傑作。

  釋文:乾坤一夕雨。草木萬方春。敬之我兄法家正之。于右任。

民國 于右任

行書

  于右任於民國20年書此贈予何應欽將軍,抄錄倪瓚〈題畫十二首〉中的四首及〈題畫竹〉三首。全作以魏碑楷體書寫,字體較小,用筆自然而不拘泥,結體闊綽舒展,字的大小與輕重也有所變化,沒有一般楷書容易出現的呆板排列狀況。全作點畫線條不刻意追求北碑的刀刻趣味,比較趨近摩崖刻石的渾厚樸實感,可謂將碑派書法的發展更往前推進了一步。

  釋文:南望銅官曉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何當濯足臨前澗。坐石閒書相鶴經。坦腹江亭枕束書。澄清江水自空虛。脩篁古木悠悠思。何處青山可卜居。怪石足當米老拜。脩竹定是王猷栽。磊落瓊瑰雨洗出。團欒清影月移來。怪石雨餘苔蘚滋。月明鸞尾影參差。春風忽過庭前樹。會見清陰覆墨池。逸筆縱橫意到成。燒香弄翰了餘生。牕前竹樹依苔石。寒雨蕭條待晚晴。落落長松生夏寒。莓苔樗散共盤桓。王謝家庭多玉樹。依然猶是晉衣冠。舟過松陵甫里邊。幽篁古木尚蒼然。何人得似王徵士。靜看輕鷗渚際眠。錄雲林雜詩。敬之我兄法家正。于右任。廿年一月。

黃玉齋(1903‐1975)


  臺灣艋岬人。曾於上海法學院任教,後任臺灣新生報社叢書委員、臺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臺灣省文獻會委員等職務。
  本區的兩件作品,皆為為于氏錄寫自抒之作,雖引發自不同事件,但都與時局攸關,內容亦透露出堅持的態度。黃氏求學時受革命思潮影響,致力於南明史、臺灣抗日史研究,于氏的選句似有相互勉勵之意。

民國 于右任

草書七言聯

  本幅內容選錄自民國12年(1923)自抒之作〈過臺灣海峽詩〉,為于右任73歲所作。全詩為:「激浪如聞訴不平,何人切齒復譚兵。雲埋台島遺民淚,雨濕神州故國情。地運百年隨世轉,帆船一葉與天爭。當年壯志今安在,白髮新添四五莖。」黃玉齋曾撰《臺灣抗日史》,于右任的選句或著眼於此。聯文雖以草體為主,然夾雜行楷,筆畫渾厚圓潤,結字寬綽,沈穩中有流轉輕快的草書線條為調劑。

  釋文:地運百年隨世轉。帆船一葉與天爭。玉齋先生法家正之。于右任錄民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過台灣海峽詩。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一月。

王新衡先生(1908‐1987)


  字子常,世籍浙江慈溪。曾任立法委員,來臺後從商,擔任亞洲水泥董事長、遠東紡織常務董事。王氏雅好文藝,每月與張大千、張學良、張群等人輪流作東雅聚,自稱「轉轉會」。會中成員均與于右任熟識,經常有文藝或政務上的互動。
  本區的三件作品,分別為于右任40、70、80歲時期所書,紙張表面光滑細緻,清楚保留筆蹤,充分展現書法家的功力。其中偶見飛白較多的寫法,與常見凝練、圓潤的用筆不同,別有一番趣韻。

民國 于右任

行書

本幅錄自清代葉昌熾(1849-1917)《藏書紀事詩》中陸筠的詩作。陸筠(活動於19世紀)字瓠尊,得善本便勤加點校,所藏典籍皆校勘精審。書寫時結字與用筆較方扁,筆力雄健,質樸中帶豪邁,保留較多的魏碑筆意,應為于氏55歲前後之作。

  釋文:授經如見伏生圖。八十分湖一釣徒。白髮紅顏相對寫。阿翁何似趙凡夫。藏書紀事詩。于右任。

陳桂清(1901‐1995)


  祖籍江蘇張家港,曾任立法委員。陳氏喜好書畫,亦能書能繪,出版過《陳桂清畫書詩選輯》。
  本區的兩件作品,為于右任45歲前後所書,內容選錄自南朝文學品評與書論,無論是江淹的「勉力在無逸」,或羊欣記張芝的「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大抵在勉勵有志於文藝者,應持續不懈、勤加練習。

民國 于右任

行書

  本幅內容取自南朝宋羊欣(370-442)《采古來能書人名》,對東漢書法家張芝勤學練書的描寫。張芝被譽為草聖,擅長章草,又創今草,唐代張懷瓘《書斷》描述其書寫運筆隨勢而至,心手隨變,已臻通達之境。此件無年款,應為于右任50歲前後所作,線條厚實,隨筆勢展現不同的處理與速度感,結字舒張,略帶方扁,為其碑體行書面貌。

  釋文:宏農張芝。高尚不仕。善草書。精勁絕倫。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桂清先生正。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