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展出時間 2017年5月18日起,正館 203 陳列室
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展出時間 2017年5月18日起,正館 203 陳列室
:::

對外交流

永樂時期,因為宗教、外交、貿易等因素,與西藏及中、西亞世界的交流與互動非常頻繁,器物的形制、紋飾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間交流的痕跡。皇室崇敬藏傳佛教,也重視與西藏各教派高僧的往來,賞賜物品當中包含有珍貴的瓷器,也製作了許多帶有宗教意涵的器皿。另一方面,朝廷派遣陳誠等經由陸路以及鄭和經由海路廣泛聯繫中亞與西亞各國,製作了一批模仿伊斯蘭世界金屬器、玻璃器器形或紋飾的瓷器作品,極具時代特色。透過相異材質器物間的模仿與創造,可以看到永樂皇帝積極對外交流的需求及企圖心。

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長33.5公分 寬8.8公分

這是傳世唯一一件永樂時期的瓷質大勺。這件勺子的尺寸極大,勺口寬而深,握柄細長。器身內外滿釉,只有勺緣露胎,可以推測勺子是覆燒而成。全器以青花為飾,器內滿書青花梵文種子字,器外散點式分布二十四朵蓮花。

種子字是諸佛菩薩的象徵。景德鎮珠山遺址曾出土一件同形大勺,這種帶有種子字及朵蓮的瓷質大勺,很可能是皇室的宗教用器,而器外散點式分布的朵蓮,也和永樂時期佛經上的裝飾十分相似。乾隆皇帝為了這件大勺特別配置了一個鵝形紫檀木座,托座內並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書以及「≡」及「隆」兩枚印文,顯示乾隆皇對其的珍視。

明 永樂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明 永樂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高42.2公分 口徑9.3公分 底徑16.2公分

青花天球瓶碩大渾厚,器身環繞威武雄猛的穿蓮三爪行龍,整體氣勢堂皇莊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永樂青花瓷器中的名品。天球瓶的胎體緻密,釉面瑩潤。口略外侈、直頸、圓鼓腹、平底微凹、無圈足。通體繪飾一回首張望的穿蓮三爪行龍,張口吐舌,露牙雙目圓睜,闊步張爪,龍身滿畫鱗甲,雄武矯健。瓶頸及背景空隙處則繪轉枝蓮花紋飾,青花艷麗濃重,繪畫線條流暢,展現此時製瓷的高超工藝。

永樂、宣德年間,時有青花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壺等作品的燒製。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鈷的礦物為顏料,在瓷器坯體上描繪紋飾,施一層透明釉後,經約攝氏一千兩百度左右高溫燒造而成的作品。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發色濃豔,並且帶有滲青鐵鏽斑點,形成獨特鮮明的風格,且成為清朝早期製作永樂宣德青花仿古瓷時的模仿重點。

明 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明 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高29.7公分 口徑3.6公分 足長12.0公分 足寬8.0公分

如意耳扁壺的器形受到中西亞陶器及玻璃器的影響。小口,細頸,腹部扁圓,平底無足,頸部兩側各有一弓形耳連接頸部和肩部。全器以青花為飾,頸上畫青花蕉葉紋。腹部兩面畫山水,肩部及近底處各畫仰覆蓮瓣紋一週。腹部中央如同一小景,前景有坡石水腳,中景為樹石。扁壺一面有三人,另一面有二人,共有樂舞人物五名於遠山近景間。人物的臉容和服飾呈現異族面貌。人物的姿態與組合和十四世紀伊斯蘭祈求乾涸泉水再度流動的畫作相當近似。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如意耳扁壺存世目前所知僅有二件,一件典藏於本院,另一件收藏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宮博物館,十分可貴。

明 永樂 甜白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甜白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 永樂

高29.5公分 口徑3公分 
底徑6.5公分

明 永樂 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 永樂

高3.2公分 口徑13.2公分 
底徑8.3公分

明 永樂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 永樂

高29.5公分 口徑3.1公分 
底徑6.5x5.1公分

明 宣德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 宣德

高25.6公分 腹徑21.2公分 
口徑3.3公分 足長5.8公分 
足寬5.4公分

綬帶耳扁壺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生產不輟的器形。扁壺器呈葫蘆形,上半部直口斜壁,中間頸部收束,下半部腹部扁圓,器腹中央有一道明顯接痕,器底帶橢圓形淺圈足,器身上部左右兩側各以綬帶形耳連接肩頸。四件作品中,第一件施以甜白釉,平素無紋。另外三件則在器身上以細線或青料繪畫轉枝花草紋及幾何花卉紋飾。這類器物主要在行旅往來之時使用,器形可以看到馬木路克王朝(Mamluk Dynasty, 1250-1517)金屬器及陶器的影響。上方漸收的口部,可以防止裝盛於其內的水等液體在行進間向外溢出,兩側的雙繫耳可以用來綑綁繩索,可然後吊繫於人、馬、駱駝之上,方便移動。由這四件綬帶耳扁壺的器形弧度比例、裝飾紋樣組合以及圈足的高低方圓,可以感受永樂到宣德之間同形器微妙的變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