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國政績

處於十八、九世紀交替的乾隆、嘉慶兩朝,是清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吏治敗壞、民變蜂起、海寇猖獗、河道潰決等,都是皇帝必須克服的難題。嘉慶皇帝積極求治,亟欲展現一番作為。他嚴懲貪官,以剿撫並施的手段平定民亂,重視治河經費與河道修繕的實際效果。本單元以文獻檔案展陳為主,協助觀眾重新檢視嘉慶皇帝在位期間的治國政績。

明亮攻克平隴圖

明亮攻克平隴圖

  1. 收入《平定苗疆圖》
  2. 銅版畫
  3. 清嘉慶元年
苗族是世居於貴州、湖南、四川等西南一帶的少數民族。乾隆六十年(1795),三省邊界苗民蠭擁起事,迅速蔓延,朝廷震動。乾隆皇帝緊急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1753-1796)率軍壓境,四川總督和琳(?-1796)亦調兵投入;然雙方僵持不下,互有往來,至嘉慶元年(1796)方告平定。後清廷為表誌戰功,仿效前例,製《平定苗疆圖》銅板畫十六幅。其時間雖已在嘉慶年間,但各圖仍搭配乾隆皇帝御題詩文。
和琳收復乾州圖

和琳收復乾州圖

  1. 收入《平定苗疆圖》
  2. 銅版畫
  3. 清嘉慶三年
苗族是世居於貴州、湖南、四川等西南一帶的少數民族。乾隆六十年(1795),三省邊界苗民蠭擁起事,迅速蔓延,朝廷震動。乾隆皇帝緊急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1753-1796)率軍壓境,四川總督和琳(?-1796)亦調兵投入;然雙方僵持不下,互有往來,至嘉慶元年(1796)方告平定。後清廷為表誌戰功,仿效前例,製《平定苗疆圖》銅板畫十六幅。其時間雖已在嘉慶年間,但各圖仍搭配乾隆皇帝御題詩文。
《欽定辛酉工賑紀事》

《欽定辛酉工賑紀事》

  1. 清 慶桂等奉敕編
  2. 清嘉慶七年武英殿刊本
《欽定辛酉工賑紀事》,主要記錄嘉慶六年(1801)北方直隸地區永定河發生的一次空前大水災情形。嘉慶六年為辛酉年,因此這次水災官方又稱之為「辛酉大水」。根據紀錄,當時京師自六月初旬連日大雨,不僅宮禁城牆淹水倒塌,永定河也因大水暴漲,沖決隄防,災區遍及直隸七十餘州縣。嘉慶皇帝關心民瘼,隨之下令開倉賑災,並嚴令河道官員堵塞決口,並嚴懲失職官員。為了記取這場教訓,嘉慶皇帝諭令將治河與賑災過程彙編成書,書中嘉慶皇帝不時對這場水災的發生原因視為個人失德所致,具體反映嘉慶皇帝反省愛民的治國理念。
《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1. 清 慶桂等奉敕編
  2. 清嘉慶十五年武英殿刊本
《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是官方詳載剿平白蓮教之珍貴史書。清代常在大規模軍功告蕆後,奉旨紀其始末,纂輯成書。在方略御製序中,嘉慶皇帝表示,討伐白蓮教叛軍,將士艱苦備嚐,經七年之久,事始告成。他反省這場動亂實起因於「官失於教」,進而導致愚民被奸詭之徒創立的邪教所蠱惑,動亂平定後,決心嚴格整治吏治。然而,大清帝國也因平定這場大規模動亂,調動天下兵馬,耗資甚巨,重創了國力。
為奏報提督李長庚在粵洋中砲身故事

為奏報提督李長庚在粵洋中砲身故事

  1. 閩浙總督阿林保、福建巡撫張師誠奏摺
  2. 嘉慶十三年正月初七日
嘉慶時期,海盜蔡牽(1761-1809) 活躍於浙閩粵沿海。嘉慶十二年(0817)十二月二十四日,浙江提督李長庚等人率部追擊蔡牽,至二十五日黎明,至黑水深洋時,蔡牽座船受損,海盜傷亡慘重。二十五日未時,正當李長庚準備再次圍攻蔡牽時,突然被蔡牽船上的火砲擊中身亡。李長庚死訊震動朝廷,嘉慶皇帝以硃筆在奏報上寫下「可惜之至,即有恩旨」、「可惜」、「朕與軍機大臣亦同切齒」,並在蔡字旁皆以硃筆畫「×」字,以示其恨
《臺灣府噶瑪蘭廳志》

《臺灣府噶瑪蘭廳志》

  1. 清 陳淑均總纂
  2. 咸豐二年刊本
宜蘭舊稱蛤仔難(蘭、爛)等多種不同的寫法,為當地原住民族Kavalan 的音譯,後雅稱定名為噶瑪蘭。該地於嘉慶十七年(1812)奏准正式設廳,置民番通判。咸豐二年(1852)付梓刻印的《臺灣府噶瑪蘭廳志》則為宜蘭地區第一本正式方志,詳載噶瑪蘭廳建置源由、原漢關係與風土物產等。
鑲嵌紫檀木罩蓋匣內貯〈御筆節錄洪範〉冊與白玉雕十二辰

鑲嵌紫檀木罩蓋匣內貯〈御筆節錄洪範〉冊與白玉雕十二辰

  1. 清嘉慶年間
玉鑲嵌紫檀木罩蓋匣,內部中央有雕龍紫檀木罩蓋匣,匣內有嘉慶御筆〈御筆節錄洪範〉冊,後有朱珪(1731-1806)跋。朱珪為嘉慶皇帝於皇子時的師傅,深受倚重。此冊寫於嘉慶四年(1799),嘉慶親政,節錄《尚書‧ 洪範》中「庶徵」段,傳達君主治理天下敬天從時的觀念。搭配代表地支白玉雕十二生肖,強調天地間循環不息。現存嘉慶時期《活計檔》常有以鑲嵌紫檀木匣裝配玉器百什件的紀錄,此嘉慶初年百什件,玉雕十二生肖線條造型簡潔,木匣雕刻精美,加上內容搭配含意深遠,是嘉慶親政初始的心境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