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翁書畫─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贈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1月25日至4月25日,陳列室105、107
:::

山水臺灣

  傅狷夫盛年後畫風再變,實深受臺灣山水啟發。1949年自滬搭船來臺,始識大洋「水深於黛、浪起如山」,遂常至宜蘭大里觀浪,發展出「點漬法」畫海濱驚濤。又曾三遊橫貫公路、二登阿里山,研創以「裂罅皴」畫巖壁嶙峋、「染漬法」繪雲海壯闊,一新水墨畫的表現張力。時渡海畫人中不乏以臺灣勝景為題者,唯有他因此開展獨特的描繪方法。其標舉「寫生」、寓自然界之光影耀動於傳統筆墨,亦為水墨畫的變革指引道途,踵其步履者無數,影響甚鉅。

  本展中除具有標誌性的臺灣名勝外,還包括寶島鄉間山巒環抱,阡陌相連的純樸風貌。而〈雲煙窟〉、〈海濱一角〉等作,雖非實景,卻皆以脫胎自臺灣山水的手法造境,足見其「雲水雙絕,裂罅無儔」之譽,其來有自。

郊遊記事

  1. 民國 傅狷夫 1955年
  2. 形式:軸
  3. 29×60 cm

  傅狷夫來台後初居南港,此或為其屋宅附近景色,留下寶島鄉間阡陌相連的純樸風貌。

郊遊記事

祝山雲海

  1. 民國 傅狷夫 1960年
  2. 形式:軸
  3. 57x40 cm

  祝山乃阿里山山脈之一峰,是觀賞日出、雲海的著名景點。圖中行雲流動明滅,似乎仍在變幻一般。

祝山雲海

對高嶽

  1. 民國 傅狷夫 1970年
  2. 形式:軸
  3. 181.4x89 cm

  對高嶽為阿里山山脈之一峰,因正對著「新高山」(即台灣最高峰玉山),故得名。本幅以「裂罅皴」(形如陶器裂紋的皴法)繪山峰,於渲染中加擦筆,表現雲霧縹緲之美。

對高嶽

海濱一角

  1. 民國 傅狷夫 1988年
  2. 形式:軸
  3. 183.8x95 cm

  此幅以裂罅皴與點漬法創造現實未有之境。渲染之間,浪花與岩石的分際幾乎消融。



海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