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展出時間 2016年9月22日~12月22日,北部院區 105.107 陳列室
:::

楔子:自然的啟示

上古先民觀察天地的運行,逐漸演繹出人文變化的大要,也形成一種與自然交融的獨特關係。相傳古聖王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進而創造八卦,象徵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周文王《易經》則在八卦的基礎上,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的發展,展現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而漢字結構,亦受到自然的啟發;相傳黄帝的史官倉頡,就是取象鳥跡,加以發展成文字。古代的天人合一觀更進一步認為宇宙和人同屬一體,可通過天象觀測,預知人間大勢,而人的行為亦可反過來影響天象。先民不斷以智慧適應環境,同時也體悟出天地的運行法則及與萬物的共存之道,而發展出天、地、人三才的和諧思想,成為中華文化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明 仇英 伏羲氏

  1. 畫帝王道統萬年圖 冊
  2. 32.5x32.5公分 
  3. 絹本設色

仇英(約1494-1552),江蘇太倉人,字實父,號十洲。初曾為漆工,後從周臣學,畫兼擅多能,為明四大家之一。

本幅選自《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下筆極為精熟,賦色採青綠重彩,風格細膩而瑰麗。畫中伏羲氏盤坐於濱水平坡間,地面繪有八卦圖形。伏羲為傳說中的人類祖先,除了教導先民漁獵畜牧,並創立八卦之說,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象徵天地和自然現象的運行。後世據此衍申為《易經》的基本概念,讓天文地理與哲學思想的內涵益臻豐富。

伏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