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紙本
王壯為(1909-1998),本名沅禮,晚號漸翁,齋館名石陣鐵書室,河北易縣人。抗戰時投身軍旅,以古云「童子雕蟲小技,壯夫不為」,遂以「壯夫可為」之義,將「壯為」取作刻印的筆名別號。來台後,在大專院校教授篆刻、書法史。書法早年習晉唐書家,並探究先秦玉石、簡帛文字,引領一時風氣,尤精篆刻。本次展出云辰文化基金會捐贈戊申(1968)、壬子(1972)、丙辰(1976)及壬癸(1981-1982)印拓。
《印選》冊,共36開,每開收12、18或24印。原為「律」字編號,藏於景陽宮。印面鈐朱黏貼,印文則以墨筆楷書釋文,直書寫於印面下方。除各體子史成語印文外,亦有五嶽真形圖、雙鯉肖形印等。釋文與印文的安排格式,與院藏乾隆五十二年(1787)整理熱河避暑山莊「制垂範古、考文紀職、雲篆征名、信章萃古、芝泥尚論」等印譜,和整理年份不詳的舊骨董房藏「守宮遺笵」印譜相同。
方介堪 (1901-1987),永嘉 (今浙江溫州) 人,原名文渠,字介堪,以字行,晚號蟬園老人,室名玉篆樓、晚香堂,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工書畫,精篆刻,能以文物銘文入印,尤精玉印及鳥蟲篆,作品渾穆遒勁,在當代印壇中負有盛名。 曾為張大千(1899-1983)刻印多枚,有「張畫方印」的美譽。 《白鵑樓印蛻》共收印一百零五方,印面朱墨正反鈐拓,分別作於1922(壬戌) 至1951(辛卯),本件為方廣強先生捐贈。
江兆申(1925-1996),字茮原,齋名靈漚館,安徽歙縣人,書畫篆刻家與藝術史研究學者,曾任本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 江兆申幼時即好篆刻,十三歲所作已有規範,可賣印養家。民國五十一年(1962),加入由王壯為、曾紹杰(1910-1988)、王北岳(1926-2006)等籌組之海嶠印集。治印取法戰國秦漢璽印封泥,兼師浙、皖各家前賢,並仿切玉法,或藉碎刀破邊、鑿點等,營造墨韻燥潤,與金石風化的古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