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侈口,深腹壁,小圈足,器內口沿下有一道淺凹槽,與帶明顯凹槽的「束口碗」略微不同。胎骨厚重,施罩黑釉,釉色濃稠烏黑,帶有流動性,器外壁施釉不及底,釉層上薄下厚,口沿呈現赭褐色「褐口邊」,外底邊有積釉流淌的垂釉痕跡,釉表帶黃色條縷絲紋,類似野兔毫毛,故宋人稱之為兔毫茶盞。器外底刻有一楷書「律」字款。宋代文人之間盛行點茶、鬥茶的活動,為襯托熱水點茶的白色茶沫,以及便於分辨水痕,厚胎保溫的建窯黑釉盞遂成為當時流行的品類,也是茶詩中經常提及的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