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fun電趣─故宮x台電 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8年05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臺東美術館
故宮fun電趣─故宮x台電 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8年05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臺東美術館
故宮fun電趣─故宮x台電 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8年05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臺東美術館
故宮fun電趣─故宮x台電 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8年05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臺東美術館
故宮fun電趣─故宮x台電 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8年05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臺東美術館

  本展區以故宮經典山水繪畫名作及介紹海洋知識的「海錯圖」為主,首先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1688-1766)的「百駿圖」,以氣勢磅礡的投影呈現這幅經典名作。在非看不可互動桌及山水經典名畫的襯托下,一起比較看看故宮院藏的山水名畫與中西交流的畫風異同。在此還有一個發想自繪有山水畫的花瓶所製成的互動裝置-顏色之樹。看完山水,來看海洋,想知道近三百年前的人們是如何認識這片海洋嗎?此次故宮以互動投影感測科技,介紹十八世紀的海洋百科全書《海錯奇珍》,讓您遍覽山水之後,徜徉在海洋中,一同探索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妙!

數位百駿圖

  本片以忠於原畫為製作原則,採用新穎高規格動畫技術,呈現畫中馬匹或嬉戲相鬥,或遊憩臥立,或策馬奔馳,或涉水而渡的百變姿態,駿馬英姿宛若活躍眼前。在情節鋪陳上,以奚官照料馬匹的一天行程作為敘事主軸,自晨曦破曉、日間活動、午後雷雨、黃昏夕照、星夜賦歸依序展演,讓觀眾感受晝夜流轉及晴雨交替之美。

清 郎世寧 百駿圖

  全圖以長卷山水河岸景致描繪百匹駿馬,畫中駿馬形貌姿態各有不同,靜者俊逸閑定,動者奔馳煥發,構成全卷百匹駿馬的豐富變化。
畫卷由兩棵據滿畫幅縱高的松樹開啟,在將近八公尺的橫幅畫面,巧妙地維繫了一個水平地面高度相當的位置,將平原牧放、林間散馬、河岸浴馬,涉水過險,以及瞭望千里河山等段落,組構成一個壯闊的牧馬景觀,是十八世紀中西藝術交流的新頁。

非看不可書畫互動桌

  故宮典藏的書畫作品因保存不易,向來不能久展。為此,故宮特地製作非看不可書畫互動桌,精選院藏書畫經典作品的數位圖檔,在互動桌內展示,再也不受展期與展覽場域限制。當您來到互動桌前,選擇一幅書畫作品,隨意地放大、縮小,近看畫中細節,認識古人心中的山水與筆下的自然,是否也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有所共鳴呢?

故宮經典名作複製畫

宋 范寬 谿山行旅圖

  范寬(約950-1032後),字中立,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擅畫山水,因長年觀察自然而獨創一家面貌。本幅採三段式構圖,近景為下方居中的巨石,中景則是驢隊所在,遠景畫一高聳主山。山腰下藉雲霧留白,凸顯空間遠隔之效。全幅以方折墨線鉤勒輪廓,再藉雨點般的皴筆,模擬土石質感。龐大山體與畫中的行旅驢隊形成強烈對比,展現出懾人的雄壯氣勢。右下方樹蔭下署有「范寬」名款。

宋 郭熙 早春圖

  畫面左側河谷上方款書「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畫」,上鈐「郭熙筆」一印。郭熙,河陽溫縣人,活動於宋神宗朝(1067-1084),曾為朝廷官署內廷作畫,享年八十餘歲。 本幅為郭熙傳世的重要代表作,成功地於巨大山水構圖中展現春景生機。順著畫面中央軸線,蜿蜒布列的岩塊、巨松、主山、遠峰,連成充滿能量的山體動勢。其中運筆用墨更見巧思,細膩描繪畫中的人物活動,營造出得以居游的景致。

宋 李唐 萬壑松風圖

  畫幅左側山峰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的款署。李唐(約1049-1130後),字晞古,河陽(河南孟縣)人,活動於兩宋之際。 山間幽谷,松林鬱鬱茂生,泉水潺潺流動。山體雖層疊緊密,卻有空間深度。以小斧劈皴擦山石,再用深淺青綠烘染,形塑山石堅實又具潤澤感的獨特效果,深淺設色的松針則營造出繁盛動態之效果。近景松林與背後泉水山石重疊,顯示深遠表現的畫法。

顏色之樹 互動裝置

  《顏色之樹》以kinect偵測指定區域內使用者之衣著顏色,將顏色重新拼貼至花瓶素模上,體現出富有個人特色之花瓶古器,與花瓶上的山水圖樣相互輝映,花瓶宛如個人服裝秀─創造藝術,就從自己挑選的衣服顏色開始!

清 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玲瓏套瓶

  瓶器外壁分上下兩段裝飾,上段由口沿至器肩,繪飾四組洋花及圈點等紋。下段器腹外層四圓形開光內繪四季山水人物畫。底心留白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海錯奇珍 數位互動裝置

  廣袤的海洋蘊藏無限的生命,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人們,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理解這一片海洋和生物嗎?本項展件發想自十八世紀清代畫家聶璜所繪製之《海錯圖》。《海錯圖》描繪了十八世紀的人們對海洋生物的想像,更呈現當時科學與藝術交流的風貌。
  本項展覽以圖中所繪製之水中生物圖像為內容,展現藝術家的見聞及當時的博物知識。本項展件以多人互動、共創藝術為基礎,呈現文物精神內涵,更結合互動科技、燈光、音效,提供使用者新體驗,也使更多民眾能體驗故宮數位化成果。歡迎大小朋友一起探索近三百年前的海洋世界。本項展件發想自十八世紀清代畫家聶璜所繪製之《海錯圖》。《海錯圖》描繪了十八世紀的人們對海洋生物的想像,更呈現當時科學與藝術交流的風貌。

清 聶璜 海錯圖

  〈海錯圖〉有四冊,前三冊現藏於北京故宮,本院所藏為第四冊。此冊畫鱟、螺、蟹、蝦等海中生物,無款印,每幅楷書題名并讚。
  〈海錯圖〉為聶璜所作。聶璜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客遊南北各地近二十載,康熙丁卯(一六八七)曾畫〈蟹譜〉三十種。後將所聞所見的諸多海物,集稿謄繪成〈海錯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