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展覽概述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展件介紹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巨幅名作

  • 宋 晏袤 重修山河堰碑墨拓本

      晏袤,字亍德。南宋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宰相與文學家晏殊(991-1055)四世孫,宋代隸書代表。紹熙年間(1190-1194)任陝西南鄭縣令,當地中國最早的人工隧道石門摩崖13品中,有3品出自晏袤之手。本次展出石門及其南北山崖104種摩崖中最大的石刻〈重修山河堰碑〉,紹熙五年(1194)刻於石門洞口崖際,結體開張,氣息雄闊。

    紹熙五年山河堰落成。

    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

    范中藝。戎帥王宗廉。以

    二月丙辰徠勞工徒。堰

    別爲六。凡九百三十五

    丈,釃渠四百一十丈。木

    以工計。七十二萬四千

    九百有奇。工以人計。一

    十五萬九千八百有奇。

    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

    盡決。秋。使者被

    旨兼守事。會凡役。慨念

    民輸當四倍於每歲之

    常。迺官出錢萬缗爲民

    助。查沆。賈嗣祖。晏袤。張

    柄實董其事。

  • 筆墨見真章

  • 宋 上官佖 篆書陶穀撰重修涇州回山王母宮頌碑

      宋太祖開寶元年(968),涇州重修回山王母宮,翰林學士陶穀(904-970)撰寫頌文,並親書碑文碑額。陶穀文采雖好,人品卻多受議論。此碑立後,五十六年間,兩磨三刻。第一次磨於三十年後,篆書大家夢英重寫。第二次磨於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員外郎上官佖不喜夢英書法,以玉箸篆重寫刻石。本次所展,即上官佖篆書拓本。

    重修涇州回山王母宮頌並序。翰林學士承 旨刑部尚書知制誥陶穀文。

    祭法曰法施于人則祀之。辯方之為法制也。不亦大哉。神有所職。足以垂訓者。孰可闕焉。按爾雅。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

    謂之四荒。王母事蹟其來久矣。名載方册。理非語怪。西周受命之四世。有君曰王滿。享國五十載。乘八馬。宴瑤池。捧王母

    之觴。乃歌黃竹。西漢受命之四世。有君曰帝徹。享國亦五十載。期七夕。會甘泉。降王母之駕。遂薦仙桃。周穆之觀西極也。

    濯馬潼。飲鵠血。踐巨蒐之國。乃升弇山。故汲冢有穆天子傳。漢武之禱靈境也。祀雍畤。幸朝那。立飛廉之館以望玄圃。故

    樂章有上之回曲。嗚呼。湘靈鼓瑟。虞舜二妃也。黃姑有星。天河織女也。或楚辭所傳。或巫咸所記。猶能編祀典。配嚴祠。簫

    鼓豆籩。豫四時之享。犧牲玉帛。陪百神之祭。豈若王母為九光聖媛。統三清上真。佩分景之玉劍。納玄瓊之鳳舄。八琅仙

    璈以節樂。九色斑鱗而在馭。嘯詠則海神鼓舞。指顧則岳靈奔走。輔五帝於金闕。校三官於絳河。位冠上宫。福流下士。則

    回中有王母之廟。非不經也。年禩寖遠。楝宇隓壞。壇𢼨杏朽。蔽荊棘於荒庭。井廢禽亡。噪烏鳶於古塖。物不終否。崇之在

    人。太師清河公受祳建牙。三臨安定。軍功政事。紀在旅常。是邦也。壓涇水之上游。控西戎之右墜。土宜菽麥。俗習騎射。撫

    之有道。則風能偃草。馭之非理。則水亦覆舟。中權失政。不可一日而處。矤三鎮乎。歲戊辰春二月。公介圭入覲。駿奔上都

    天子設庭尞以延之。奏祴夏以寵之。臨軒絕席以綏懷。大輅繁纓而錫命。禮成三接。

    詔還舊鎮。公既旋所理。來謁靈廟。齊莊有感。盼蠁如答。申命主者。鳩工繕修。薙蔓草於庭除。封值嘉樹。易頹檐於廊廡。替

    構宏材。丹青盡飾於天姿。黼藻增嚴於羽帳。雲生畫棟。如𧪘西土之遙。水閱長川。若訝東溟之淺。容衛既肅。精誠在茲。何

    須玉女投壺。望明星於太華。瑤姬感夢。灑暮雨於陽臺。合徵幼婦之詞。庶盡上真之美。穀也。學非博古。材不逮時。論思謬

    冠於詞臣。叔事敢踰於實錄。久直金鸞之殿。視草無功。強窺朱雀之窗。媮桃知愧。謹為頌曰。

    崑崙之墟。奄茲之下。戴勝蓬髮。虎豹為伍。是耶非耶。怪哉王母。丹臺命駕。七夕為期。雲軒鳳輦。劍佩光輝。倩兮盼兮。穆若

    僊姿。宅玄都兮如彼。降漢宮兮若是。奚靈聖之多端。駭變化之神異。考山經與竹書。故兩留於前事。山之巔兮水之湄。奠

    玉斝兮薦金徽。白雲零落歸何處。黃竹摧殘無一枝。撫弇山之舊石。紀涇水之僊祠。

    天聖三年太歲乙丑三月十五日。尚書度支員外郎知軍州事上柱國上官佖重書。

  • 宋 晏袤 釋鄐君開通褒斜道石刻墨拓本

      此為臺靜農舊藏,全名〈晏袤釋鄐君開通褒斜道〉,又稱小開通。漢永平九年(66)摩崖記漢中太守鄐君以刑徒2690人,費3年開通褒斜棧道事者為大開通。宋紹熙五年(1194)為晏袤發現,仿大開通筆法刻釋文於旁,後被苔蘚所掩。清乾隆間陜西巡撫畢沅(1730-1797)復蒐訪而得,遂多拓本流傳,而大開通已比晏袤釋文所載少了三十餘字。

    漢鄐君修褒斜道碑字。南鄭令晏袤釋。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走二千六百九十人□通褒余□太守鉅鹿鄐君部掾治級王宏史苟茂張宇韓岑弟典功作太守丞□□楊顯將隕用始作橋格六百二十三閒大橋五爲道二百五十八里郵亭驛置徒司空褒中縣官寺并六十四所凡用功七十六萬六千八百餘人瓦卅六萬九千八百四器用錢百四十九萬九千四百餘斛粟九年四月成就益州東至京師去就安隱漢中郡太守鄐君修槁格碑壹百五十有九字漢明帝永平六年刻扵褒余谷中其紀號先己官鐡盆銘一歲紹熙甲寅三月甲子南鄭令晏袤以堰□□□褒谷獲此刻於石門西南險側斷崖中先是癸丑夏秋積雨苔蘚剝落至是字畫始見□法竒勁古□有餘與灮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軆勢相若建武永平去西漢未遠故字畫蕳古嚴正觀之使人起敬不暇昔高皇帝興王漢中去夢入秦道由子午□路□□自秦取蜀之石牛□開通石門史雖不書靈帝建寧五年衡官掾仇審頌太守李翕郙閣碑云嘉念高帝之開石門元功不朽?石門雖基扵秦而開扵高帝明矣至威帝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

    鐫碑石門中紀永平四年司隸校尉楊君孟文以詺書鑿通石門荊又從而廣

    之通道幾五十年至安帝永初元年西夷□殘槗梁□繼復偱子午凡十五年

    至順帝延光四年詺益州刾史罷子午道復通褒余則此路自秦漢以来通塞

    屢矣今碑□扵永平六年載漢中郡以詺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

    十人開通襃余道太守鉅鹿鄐君部掾治級王廟諱史□茂張宇韓岑弟□功作

    太守丞廣漢楊顯始作槗閣六百廿三大槁五爲道二百五十八里九年四月

    成就刻石紀宮噐錢粟光數扵崖壁中去石門不百歩惜乎崖廎碑斷字有亡

    闕今所鑿棧道石竅具存□知楊孟文治石門扵四年辛酉歳鄐楊君治閣

    道扵六年癸亥歳而王□建和二年紀石門之功以不及此槗格事今乃遇□

    壹千一百三十三年之後物之顯晦蓋有㝎數如此鄐君楊君爲民興此閣道

    三年帝後成曾而諱勞而史逸其名非苔蘚封護至今必爲風雨所剝此名隨

    亦摩滅矣敬書碑陰□来者有以取信焉夏四月旬有六曰臨淄晏褒書

  • 漢 開通褒斜道刻石

      此拓為束雲章(1886-1973)舊藏,束鍾澄清女士捐贈。全名〈鄐君開通褒斜道〉,又稱大開通,是現存東漢最早的隸書摩崖。用筆圓勁,帶有篆書筆法。體勢渾樸蒼勁,氣勢飽滿,結體奇崛,字形大小錯落有致。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1839-1915)以「按其字體,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茂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摹擬。」評此作為神品。

    永平六年。漢中郡以

    詔書受廣漢。

    蜀郡。巴郡徒

    二千六百九十人。

    開通褒余道。

    太守鉅鹿鄐君。

    部掾治級王弘。史荀茂。

    張宇。韓岑

    等典功作。太守

    丞廣漢楊顯將相用□,

    始作橋格六百卅三間,

    大橋五,為道二百

    五十八里,郵亭、驛置、徒司空。

    褒中縣官寺並六十四所。

    凡用功七十六萬六千八百

    餘人。瓦卅六萬九千八百八

    (四器。用錢百四十九萬九千四百餘斛粟。
    九年四月成就。益州東至京師。去就安穩)

  • 魏 王遠 石門銘墨拓本

      〈石門銘〉,北魏正書摩崖刻石,又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典籤太原王遠書丹,石師武阿仁鑿字,刻於北魏永平二年(509)。記載北魏梁、秦二州刺史羊祉(458-516)奉宣武帝詔命,修復已壅塞兩百多年褒斜道南段事,並頌揚倡導者和主事者的功績。〈石門銘〉筆劃圓渾勁健,行筆流暢飄逸。在用筆多顯方峻的魏碑書法中,尤顯獨特。

    石門銘。

    此門蓋漢永平中所穿。將五百載。世代綿迥。屯夷遞作。乍

    開乍閉。通塞不恒。自晉氏南遷。斯路廢矣。其崖岸崩淪。磵

    閣堙禠。門南北各數里。車馬不通者久之。攀蘿捫葛。然後

    可至。皇魏正始元年。漢中獻地。褒斜始開。至于門北一里

    西上鑿山為道。峭岨盤迂。九折無以加。經途巨礙。行者苦

    之。梁秦初附。寔仗才賢。朝難其人。褒簡良牧。三年。

    詔假節龍驤將軍督梁秦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泰

    祉。建旗蟠漾。撫境綏邊。蓋有叔子之風焉。以天嶮難升。轉

    輸難阻。表求自迥車巳南開創舊路。釋負擔之勞。就方軌

    之逸。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領徒一万人。石師百人。共成

    其事。三德巧思機發。精解冥會。雖元凱之梁河。德衡之損

    躡。未足偶其奇。起四年十月十日。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

    閣廣四丈。路廣六丈。皆填陰棧壑。砰險梁危。自廻車至谷

    口二百餘里。連輈駢轡而進。往哲所不工。前賢所輟思。莫

    不夷通焉。王生履之。可無臨深之歎。葛氏若存。幸息木牛

    之勞。於是畜產塩鐵之利。紈錦罽毼之饒。充仞川內。四民

    富實。百姓息肩。壯矣。自非思埒班爾。籌等張蔡。忠公忘私。

    何能成其事哉。乃作銘曰。

    龍門斯鑿。大禹所彰。茲巖迺穴。肇自漢皇。導此中國。以宣四方。

    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閣匪梁。西帶汧隴。

    東控樊襄。河山雖險。憑德是強。昔惟畿甸。今則關壃。永懷

    前烈。跡在人亡。不逢殊績。何用再光。水眺悠晶。林望幽長。
    夕凝曉露。晝含曙霜。秋風夏起。寒鳥春傷。穹隆高閣。有車

    轔轔。威夷石道。駟牡其駟。千載絕軌。百兩更新。敢刊巖曲。

    以紀鴻塵。魏永平二年太歲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申

    梁秦典籤太原郡王遠書。石師河南郡洛陽縣武阿仁鑿字。

  • 漢 石門頌墨拓本

      〈石門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刻於褒斜道(今屬陝西)石門崖壁,紀念懸崖峭壁間棧道工程修通,表彰楊孟文不畏挫折,屢次奏請朝廷修復,故也稱〈司隸校尉楊孟文頌〉。

      此碑用筆圓勁淳厚,結字舒展開張,為漢隸新奇豪放書風代表,與建寧五年(172)略陽〈郙閣頌〉、建寧四年(171)甘肅〈西狹頌〉並稱「漢三頌」,影響深遠。

    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

    域為充。

    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漢詆焉。後

    以子午。𡒎路歮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垓鬲尤艱。至於永平。其有

    四年。詔書開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殘。橋梁斷絕。子午復循。上則縣峻。

    屈曲流顛。下則入冥。廎寫輸淵。平阿源泥。常蔭鮮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臨危

    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遰𥃷弗前。𢛫虫𢅷狩。虵蛭毒蟃。未秋截霜。稼苗夭殘。

    終年不登。匱餧之患。卑者楚𢛫。尊者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於是眀知故司

    隸校尉楗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議駁。君遂執爭。百

    遼咸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烝烝艾

    寧。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楗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

    原。嘉君眀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眀厥勲。其辭曰。

    君德眀眀。炳煥彌光。刺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衙彊。春宣聖恩。秋貶若

    霜。無偏蕩蕩。貞雅以方。寧靜烝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咸曉地理。知世

    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恢弘大節。讜而益眀。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醳艱即安。有

    勳有榮。禹鑿龍門。君其繼縱。上順斗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

    樂。庶士悅雍。商人咸憘。農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億載。世世嘆誦。

    序曰。眀哉仁知。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五官掾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襃中鼂漢彊。字產伯。書佐西成王戒。字文寶。主

    王府君閔。谷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成韓朖。字顯公。都督掾南鄭巍整。字伯玉。後

    遣趙誦。字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𧂐。萬世之基。或解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

    然焉。伯玉即日徒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 宋 歐陽修集古錄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盧陵(今吉安)人。全卷以楷書寫成,結字嚴謹,用筆橫輕豎重,提按頓挫分明,貌似平靜,內蘊靈動,清逸脫俗。共有「漢西嶽華山碑」、「漢楊君碑」、「唐陸文學傳」、「平泉山居草木記」四段,合裝一卷,寫於治平元年(1064),應為其金石學著作《集古錄跋尾》的稿本。

展件清單

品名 展間
唐 高元裕碑墨拓本 202
宋 篆書千字文序碑墨拓本 202
宋 晏袤 重修山河堰杯墨拓本 202
漢 開通褒斜道刻石 204
漢 石門頌墨拓本 204
魏 王遠 石門銘墨拓本 204
宋 釋夢英書張仲荀抄高僧傳序 204
宋 上官佖 篆書陶穀撰重修涇州回山王母宮頌碑 204
宋 歐陽修集古錄跋 204
宋 晏袤 釋鄐君開通褒斜道石刻墨拓本 204
明 申時行書詩 204
清 人緙絲乾隆書四得論卷 206
清 夏宗輅畫壽字花卉 206
民國 李叔同隸書心經 2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