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與美感─明清山水畫選萃,展出時間 2016年4月2日至2016年6月12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202、212
:::

展覽概述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宛如一部精彩的交響樂章,藉助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等畫科中的典範風格組成幾項重要主題,並在歷史的脈絡中賦予變奏。

宋代(960-1279)山水畫中的范寬、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範基礎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範。宮廷畫院在宋代藝術帝王的倡導下,發展出空前盛況。另外,宋代文人也將藝術的表現概念擴展到「形似」以外的範疇,文人畫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風格。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的文人畫則由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人以復古為標的,並因復古而有更為多元的風格表現。這些風格逐漸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後仍維持著持續的影響力,此次選萃展即是以明清山水畫為核心。

明代(1368-1644)以後,不同地區的風格特色,成為藝術發展脈絡中的重要環節。蘇州的「吳派」從元四大家演化出優雅的文人風格,以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自宮廷繪畫中脫胎,將南宋的典範變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與稍後的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對古代典範的「集大成」中,以筆墨再造自然,形成影響深遠的「正統派」。

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統派」作風之餘,也包容歐洲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對古老典範的新詮釋。宮廷之外的揚州則有標榜著「怪、奇」的一批畫家在高度商業化的市場中活躍。他們的筆墨與形象針對「非正統」的典範而發,而自己也成為後世追求變革的典範依據。

展件介紹

展件清單

朝代
作者
品名
形式
本幅尺寸 (cm)
陸治
花谿漁隱
119.2x26.8
張宏
石屑山圖
201.3x55.2
藍瑛
溪山雪霽
82.3x28.9
趙左
寒山石溜圖
52.7x32.9
謝成 等
清周亮工集名家山水
約24.8x33
王時敏
倣王維江山雪霽
133.7x60
王鑑
倣黃公望煙浮遠岫圖
134.9x78.9
惲壽平、王翬
花卉山水合冊
75.5x54.3
王原祁
仿李營丘筆意
47.3x66.4
高其佩
廬山瀑布圖
98.4x49.9
唐岱
倣范寬秋山瀑布
158x64
鄒一桂
太古雲嵐
188x78
李世倬
畫連理杉
138.8x51
允禧
畫山水
23x33
董邦達
墨妙珠林(巳)
72.3x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