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高于鈞 Kao, Yu-Chun 數位資訊室 助理研究員 分機 2654 email yck3@npm.gov.tw 學歷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經歷 2023.10~迄今 -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助理研究員 2021.10~2023.10 - 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講師級) 2021.2~2021.8 -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專任研究助理 2017.1~2021.2 - 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專任研究助理 研究領域 新媒體與跨域策展、博物館數位應用、博物館詮釋與溝通、博物館學習 主要業務 主要負責新媒體與跨域策展、數位內容開發、數位裝置製作、博物館數位教育、專案管理等 榮譽 2024. 臺灣意象展─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金獎(前期策劃) 2022. 走在台灣的路上─北台灣南北大路互動裝置: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銀獎(裝置共同發想與執行) 2021. 羅山記影─嘉義文史地圖互動桌:美國博物館聯盟(AAM)繆思獎(MUSE Awards)銀獎/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新媒體創新技術類銀獎(裝置共同發想與執行) 2021.經典之美─故宮數位印象展: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銅獎(展覽執行) 2020. 筆歌墨舞─中學生 MR 智慧導覽服務: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銅獎(裝置共同發想與執行) 2019. 水不在深─故宮數位文獻特展:美國博物館聯盟(AAM)繆思獎(MUSE Awards)銅獎/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白金獎(展覽共同策劃與執行) 2019.雅集鏡遇—AR 參與體驗: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成人互動類白金獎(裝置共同發想與執行) 2018. 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美國博物館聯盟(AAM)繆思獎(MUSE Awards)金獎(展覽執行) 2018. 月影梅─沉浸式互動裝置: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兒童互動類銅獎(裝置共同發想與執行) 2017. 清水雅集─故宮書畫新媒體藝術展:美國博物館聯盟(AAM)繆思獎(MUSE Awards)銀獎/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金獎(展覽策畫與執行) 著作 學位論文 KAO, Yu-Chun,〈How do UK museums present women in both World Wars?〉, (Leicester:University of Leicester,2016)。 期刊論文(經雙審查制) 高于鈞,〈數位時代下博物館學習經驗的權力轉移〉, 《博物館與文化》,20期(2020.12)。 期刊論文 高于鈞,〈以數據描繪地方輪廓—嘉義文史互動桌的共創實踐〉, 《故宮文物月刊》,481期(2023.4)。 高于鈞、盧雪燕,〈是聚落?還是溪流?「石頭溪」略說〉, 《故宮文物月刊》,469期(2022.4)。 高于鈞,〈動物的過去與未來─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 《故宮文物月刊》,434期(2019.5),頁46-55。 陳玉秀、林容伊、林致諺、高于鈞,〈花事・閑情─品味花器與生活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428期(2018.11),頁14-30。 高于鈞,〈乘著海風辦雅集─清水雅集─故宮書畫新媒體藝術展〉, 《故宮文物月刊》,423期(2018.6),頁116-127。 研討會論文 高于鈞,吳紹群,〈古地圖所內含地理訊息之數位傳達模式比較研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28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24年5月)。 KAO, Yu-Chun & LIN, Zhi-Yen,"Taking a Virtual Trip to the Historic Sun Moon Lake Preserved in Records- Building a Transmedia Museum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Relevance Designing Framework Theory" (paper presented atThe 3r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Conference, Ljubljana, 9, 2023). 高于鈞、林致諺,〈博物館導覽的下一步─以觀眾為核心的MR應用與數位設計〉, (國立政治大學:2021年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2021年12月)。 KAO, Yu-Chun & WU, Shao-Chun,"Making an Experiential Exhibition in Digital Age" (paper presented atThe Role and Valu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New Normal Time, National Folk Museum of Korea (Online), 10, 2021). 林致諺、高于鈞,〈跨媒體敘事─以混合數位技術增強博物館觀眾體驗〉, (國立政治大學:2020年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2020年11月)。 林致諺、高于鈞,〈神入水沙連─以數位科技培養歷史思維之初探〉, (國立臺灣大學:內政部落實國土計畫暨空間測繪技術發表會,2020年11月)。 高于鈞,〈試論數位原生世代與數位移民面對新媒體展件之差異〉,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9博物館的當代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年10月)。 專書論文(專書或論文集之一部分) 林致諺、高于鈞,〈月影梅─沉浸式互動體驗〉, 《花事・閑情—品味 花器與生活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3)。 網路發表文章 高于鈞,〈AI時代的普羅米修斯之火:2023博物館開放授權與AI應用國際論壇紀實〉, 《博物之島》(2024.3), 。 高于鈞,〈偶像藝術家的策展實驗!BTS防彈少年團X Google Arts and Culture街頭畫廊〉, 《博物之島》(2022.11), 。 高于鈞,〈數位工具與知識轉譯|在教育與藝術之間:一塊名為數位轉譯的飛地〉, 《一群人的自學(63th)策展專題討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Facebook社群)》(2022.6), 。 高于鈞,〈不只是聆聽!打造互動式的博物館線上教育活動〉, 《博物之島》(2022.6), 。 高于鈞,〈數位人文?在博物館與公眾之間〉, 《一群人的自學(63th)策展專題討論@OCAC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Facebook社群)》(2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