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鄭邦彥 Pang-Yen Cheng 登錄保存處 副研究員兼科長 分機 2235 email pangyenc@npm.gov.tw 著作 期刊論文(經雙審查制) 鄭邦彥,〈文化資產保存法古物分級執行與省思:以國立博物館為例〉, 《藝術學》,31期(2016.5),頁223-238。 鄭邦彥,〈在臺灣博物館間兼容新住民-近期實踐與反思〉, 《博物館學季刊》,29卷3期(2015.7),頁103-116。 鄭邦彥,〈實踐取向博物館研究:理論芻議〉, 《博物館與文化》,8期(2014.12),頁39-67。 鄭邦彥,〈揭露隱匿傷痛,有多困難?:評《難解知識的策展:公共空間裡的暴力過去》〉, 《博物館與文化》,7期(2014.6),頁127-137。 鄭邦彥,〈穿越污名的同志策展──一位基層博物館員的書寫與反思〉, 《博物館學季刊》,26卷3期(2012.7),頁37-57+59。 期刊論文 鄭邦彥,〈研究、教育與詮釋—博物館的三位一體〉, 《故宮文物月刊》,494期(2024.5)。 鄭邦彥,〈氣候正義—博物館可以選擇的未來〉, 《故宮文物月刊》,482期(2023.5)。 鄭邦彥,〈博物館韌實力—與環境共好的集體合作〉, 《故宮文物月刊》,470期(2022.5)。 鄭邦彥,〈博物館的未來,何去何從?〉, 《故宮文物月刊》,458期(2021.5),頁32-39。 鄭邦彥,〈差異─博物館持續學習的母語〉, 《故宮文物月刊》,446期(2020.5),頁22-35。 鄭邦彥,〈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機會與效益〉, 《故宮文物月刊》,434期(2019.5),頁16-27。 鄭邦彥,〈綠化 × 博物館永續發展〉, 《故宮文物月刊》,426期(2018.9),頁66-73。 鄭邦彥,〈口袋裡的博物館─超連結、自我與專業的交融 〉, 《故宮文物月刊》,422期(2018.5),頁42-51。 鄭邦彥,〈民有、民治、民享─國家博物館的時代角色〉, 《故宮文物月刊》,413期(2017.8),頁100-109。 鄭邦彥,〈為未來徵集、共享的責任-ICOM-COMCOL & ICOM-ICFA 2016年會紀實〉, 《博物館簡訊》,77期(2016.9),頁12-15。 鄭邦彥,〈「不只是觀眾」的異質想像:博物館與新住民專題引言〉, 《博物館簡訊》,67期(2014.3),頁6-9。 施佩瑩、鄭邦彥,〈國立故宮博物院九七至一〇一年藏品盤點實錄〉, 《故宮文物月刊》,362期(2013.5),頁112-128。 鄭邦彥,〈九連墩楚墓青銅禮容器及其問題〉, 《臺灣博物季刊》,108期(2010.12),頁10-17。 鄭邦彥,〈讓博物館心臟更強:「藏品管理系統」專題引言〉, 《博物館簡訊》,54期(2010.12),頁3-6。 鄭邦彥,〈在博物館裡,「同志」能否與我們共同生存?從Dr. Richard Sandell「博物館與人權議題」演講談起⋯〉, 《博物館簡訊》,53期(2010.9),頁7-10。 鄭邦彥,〈一位登錄員重走故宮文物南遷路的感知〉, 《故宮文物月刊》,330期(2010.9),頁80-87。 鄭邦彥、曹牧驊整理,〈美國博物館藏品登錄與系統建置的回顧與展望—側記德州理工大學博物館宛湄研究員演講〉, 《博物館簡訊》,48期(2009.6),頁27-31。 鄭邦彥,〈西漢染器─「四神獸爐」小議〉, 《故宮文物月刊》,269期(2005.8),頁38-47。 鄭邦彥,〈「磚」與「墓」─由故宮畫像磚的展示談起〉, 《故宮文物月刊》,223期(2001.10),頁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