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何炎泉 HE, Yan-Chiuan 書畫文獻處 研究員兼科長 分機 2908 email yche@npm.gov.tw 研究領域 書法史 著作 期刊論文(經雙審查制) 何炎泉,〈略談乾隆後期民間藏帖與碑學發展之關係──兼論洛陽體之文化意義〉, 《故宮學術季刊》,37卷4期(2020.9),頁271-330。 何炎泉,〈消失的節筆:從王羲之〈遠宦帖〉論及〈十七帖〉與〈淳化閣帖〉諸議題〉, 《故宮學術季刊》,35卷1期(2017.9),頁65-132。 何炎泉,〈澄心堂紙與乾隆皇帝:兼論其對古代箋紙的賞鑑觀〉, 《故宮學術季刊》,33卷1期(2015.9),頁315-366。 何炎泉,〈陳淮的書畫收藏與嘉慶皇帝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 《故宮學術季刊》,32卷3期(2015.3),頁139-179。 何炎泉,〈北宋的毛筆、桌椅與筆法〉, 《故宮學術季刊》,31卷3期(2014.3),頁57-102。 何炎泉,〈晉唐法書中的節筆現象與摺紙文化〉,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5期(2013.9),頁1-48。 何炎泉,〈張瑞圖(1570-1641)行草書風之形成與書法應酬〉,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9期(2005.9),頁133-162。 何炎泉,〈晚明書家張瑞圖之歷史形象與書史地位〉, 《故宮學術季刊》,22卷2期(2004.12),頁67-99。 期刊論文 何炎泉,〈嘆為觀「紙」— 略論阿部房次郎爽籟館之宋代紙本收藏觀〉, 《故宮文物月刊》,460期(2021.7)。 何炎泉,〈媽祖,不期而遇—「故宮媽」在嘉義〉, 《故宮文物月刊》,455期(2021.2),頁4-15。 何炎泉,〈從「公孫大娘舞劍」看舞蹈與書法的關係〉, 《故宮文物月刊》,451期(2020.10),頁22-27。 林宛儒、何炎泉,〈書畫裡的雅集與文化記憶〉, 《中華文物學會年刊》,(2020.8),頁188-198。 林宛儒、何炎泉撰寫整理,〈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展覽介紹〉, 《故宮文物月刊》,447期(2020.6),頁20-41。 何炎泉、林容伊、張莅、陳玉秀、陳建志、蔡慶良,〈人氣國寶展.1──詩中有名物〉, 《故宮文物月刊》,443期(2020.2),頁44-53。 何炎泉,〈從齊白石〈荔枝〉圖談鼠年新春「受贈名畫展」〉, 《故宮文物月刊》,442期(2020.1),頁10-18。 何炎泉,〈紙軸敲晴響──從古代書寫文化略論紙槌瓶之名稱與功用〉, 《典藏古美術》,327期(2019.12),頁114-121。 何炎泉整理,〈故宮動物園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436期(2019.7),頁4-11。 何炎泉,〈前瞻書畫鑑賞家周勱夫─從張大千〈廬山圖〉與院藏六件書畫談起〉, 《故宮文物月刊》,434期(2019.5),頁90-99。 何炎泉整理,〈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故宮文物月刊》,433期(2019.4),頁4-28。 何炎泉、林子淵,〈花箋現形記─宋代砑花箋拍攝紀實兼及文物攝影、原創性等議題〉, 《故宮文物月刊》,419期(2018.2),頁50-63。 何炎泉,〈宋代花箋特展介紹〉, 《故宮文物月刊》,418期(2018.1),頁4-14。 何炎泉,〈乾隆皇帝對古側理紙的賞鑑與再造〉, 《故宮文物月刊》,417期(2017.12),頁14-21。 何炎泉,〈 院藏近代第一草書─〈民國于右任墨蹟〉冊〉, 《故宮文物月刊》,412期(2017.7),頁40-45。 林宛儒、何炎泉,〈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411期(2017.6),頁42-57。 何炎泉整理,〈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402期(2016.9),頁4-26。 陳建志、何炎泉、何傳馨、陳階晉,〈書法〉, 《故宮文物月刊》,400期(2016.7),頁5-13。 李玉珉、何炎泉、邱士華,〈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簡介〉, 《故宮文物月刊》,394期(2016.1),頁104-117。 何炎泉,〈大清皇室書畫收藏的最後三里路──陳淮、和珅、畢沅的抄家與《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 《典藏古美術》,276期(2015.9),頁102-109。 何炎泉,〈鮮于樞透光古鏡歌〉, 《故宮文物月刊》,385期(2015.4),頁38-46。 何炎泉,〈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書法史上的醉書〉, 《故宮文物月刊》,382期(2015.1),頁40-49。 陳階晉、何炎泉、陳韻如,〈天地自知音 明四大家特展─沈周〉, 《故宮文物月刊》,370期(2014.1),頁58-75。 何炎泉,〈游戲三昧─沈周化鬚疏〉, 《故宮文物月刊》,370期(2014.1),頁76-83。 何炎泉,〈故書001─蘇軾渡海帖〉, 《故宮文物月刊》,368期(2013.11),頁90-97。 何炎泉,〈晉唐法書中的節筆現象與摺紙文化〉, 《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5期(2013.9),頁1-48。 何炎泉,〈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358期(2013.1),頁84-98。 何炎泉,〈宋拓越州刻晉唐小楷〉, 《故宮文物月刊》,346期(2012.1),頁82-91。 何炎泉,〈萬幾餘暇 怡情翰墨─從三件院藏品看康熙皇帝書法及其書學〉, 《故宮文物月刊》,344期(2011.11),頁40-49。 何炎泉,〈千字文書法展介紹〉, 《故宮文物月刊》,316期(2009.7),頁28-41。 劉芳如、陳階晉、譚怡令、何炎泉,〈近代書畫名品選萃〉, 《故宮文物月刊》,310期(2009.1),頁68-80。 何炎泉,〈略論院藏〈集字聖教序〉及其相關問題〉, 《故宮文物月刊》,307期(2008.10),頁78-87。 何炎泉,〈徐鉉及其〈私誠帖〉〉, 《中國書法》,177期(2008.7),頁87-88。 何傳馨、何炎泉、侯怡利、王競雄,〈筆力萬鈞─書法〉, 《故宮文物月刊》,300期(2008.3),頁4-17。 何炎泉,〈蘇軾與雞毛筆〉, 《故宮文物月刊》,298期(2008.1),頁82-86。 何炎泉,〈蔡襄〈陶生帖〉與北宋散卓筆〉, 《故宮文物月刊》,280期(2006.7),頁40-47。 何炎泉,〈米芾與〈紫金研帖〉〉, 《故宮文物月刊》,278期(2006.5),頁48-52。 何炎泉,〈從米芾〈論書〉帖看他與高閑、韓愈之間的關係〉, 《故宮文物月刊》,274期(2006.1),頁50-61。 何炎泉,〈林逋〈二札〉與隱士書風〉, 《故宮文物月刊》,273期(2005.12),頁46-59。 何炎泉,〈歐陽修〈集古錄跋〉墨蹟卷的相關問題與流傳〉, 《故宮文物月刊》,271期(2005.10),頁94-102。 何炎泉,〈張瑞圖(1570—1641)行草書風之形成與書法應酬〉, 《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9期(2005.9),頁133-153。 何炎泉,〈中國書法的立軸與對聯〉, 《故宮文物月刊》,266期(2005.5),頁76-80。 研討會論文 何炎泉,〈張瑞圖《果亭翰墨》帖與書法應酬〉, (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筆墨之外─中國書法史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1~2日)。 專書論文(專書或論文集之一部分) 何炎泉,〈筆歌墨舞—張大千先生臺灣居及其晚年之繪畫發展〉, 劉芳如主編,《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圖錄》(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4),頁286-293。 何炎泉,〈暗花疏影 宋代砑花箋紙之製作工藝與書寫文化〉, 《宋代花箋特展圖錄》(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1),頁8-29。 何炎泉,〈羅紋箋小考〉, 《遺我雙鯉魚:書札里的吳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8),頁82-97。 何炎泉,〈出碑入帖 超古邁今—于右任書法之成就與境界〉, 《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圖錄》(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7.6),頁254-275。 何炎泉,〈秀色掩今古—董其昌書法之成就與境界〉, 《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圖錄》(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1),頁330-348。 何炎泉,〈沈周書法風格之發展與文化意義〉, 《明四大家特展:沈周》(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1),頁276-285。 何炎泉,〈北宋毛筆發展與書法尺寸的關係〉, 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10),頁108-119。 何炎泉,〈押為心印—北宋文人尺牘中的花押〉, 王耀庭主編,《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7),頁61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