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翎,雖然僅僅只是一枝禽鳥羽毛,但作為清代皇室與官員冠服穿戴體制上,卻扮演著重要角色。由於羽翎須經由皇帝賞賜而得,更是清代官員們渴求盼望得到的飾物。因此,羽翎既代表著來自皇帝的恩典,也同時象徵著身分、等級、權力與榮耀。以往學者研究曾指出中國古代文獻雖已有賞賜羽翎的紀錄,1 但畢竟零散並未形成一種制度施行。然而,清代在羽翎的使用與設計上,不僅具有自身的滿洲特色,更是作為一種制度被納入官服典章進行規範。有清一代,官員是否能佩戴羽翎,必須經得皇帝同意才能佩戴,皇帝藉由賞賜羽翎以攏絡臣僚,強化君臣關係,臣僚間則以獲賜羽翎為榮,得以彰顯身分。禮物在君臣授受之間,反映著一種政治權力的互動。本文嘗試透過清代前期之文獻檔案,了解羽翎賞賜執行的情況;至於清代後期,由於受到大清帝國政治局勢起伏出現質的變化,擬待另文再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