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陳澄波,〈以文物功能性為出發點-探討博物館木質文物之修護〉,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0卷2期(2017.6),頁59-77。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17.6
  • 文章名稱
    以文物功能性為出發點-探討博物館木質文物之修護
  • 期刊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
  • 卷數
    70
  • 期數
    2
  • 頁數
    59-77
  • 關鍵詞
    修護、功能性、穩定性、可逆性、巴沙木
  • 摘要(提要)
    追溯木質文物的當代修護史,可發現自1980年代迄今,不論是專書、期刊研究或博物館修護紀錄,常可見以巴沙木作為木質文物的填補材,且闡述該材料用於文物修護的考量與優點,並廣泛地應用於考古學、人類學或觀賞性的藝術品上。但這些原則通常不涉及實際使用的問題,導致使用相同的修護思維運用在具有功能性的文物,譬如裝載收藏古籍的木匣,若使用巴沙木為填補材將可能致使匣體在修護後不耐反覆開闔與持拿。因此修護人員在面對功能性文物時,需考量如何在不悖離修護倫理的原則下,改變以往經常以巴沙木做為博物館木質文物填補材的思維。本文選用胡桃木與泡桐試圖增加材料選擇的多元性,以提升文物實際使用耐久性。使功能性文物在可逆性與穩定性之間取得平衡之外,藉由木匣的復原,重現乾隆皇帝的思想、喜好以及過去的政經背景。

最後更新日期:2020-12-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