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許媛婷,〈清末中日文人對影鈔及覆刊漢籍的主張——以楊守敬《古逸叢書》成書過程為例〉, 《故宮學術季刊》,27卷4期(2010.6),頁121-156。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10.6
  • 文章名稱
    清末中日文人對影鈔及覆刊漢籍的主張——以楊守敬《古逸叢書》成書過程為例
  • 期刊名稱
    故宮學術季刊
  • 卷數
    27
  • 期數
    4
  • 頁數
    121-156
  • 關鍵詞
    楊守敬、森立之、影鈔本、覆刊本、中日書籍流通、古逸叢書
  • 摘要(提要)
    清光緒六年(1880),湖北宜都人楊守敬乘赴日之便,廣蒐流散日本的漢籍古本。其後,在短短兩年之間,楊守敬透過日本友人森立之、向山黃村等人協助,取得稀罕宋、元古本二十六種,先是透過影鈔或覆刊方式保留原書樣貌,最後採取「再覆刊」,輯刻成《古逸叢書》。
    本文以楊守敬輯刻《古逸叢書》為例,探討中日文人對影鈔與覆刊漢籍在觀念與主張上的差異性。文中首先釐清影鈔與覆刊的定義與概念;其次透過《清客筆談》一書,論析楊守敬與日本友人森立之對影鈔與覆刊的討論;最後將《古逸叢書》中的三部書《爾雅》、《春秋穀梁傳》以及《論語集解》,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原刊本對照,從中發現彼此的差異性。
    《古逸叢書》的出版,不僅反映出楊守敬在覆刊古籍過程上受到許多外在條件的約束,同時也反映出當他面臨「尊古」與「勘古」兩難困境時,內心曾經有過極大的掙扎與抉擇。即使到了今日,中日學者在看待《古逸叢書》時,雖仍有正反不一的評價,但透過研究,相信對於楊守敬耗費心力,努力促進域外漢籍回流中土的用心,還是應該予以認同與肯定。
  • 檔案下載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