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許媛婷,〈明末西學東漸的未竟之聲-以李之藻《天學初函》的選書為討論中心〉, 《故宮學術季刊》,25卷3期(2008.3),頁1-48。 作者 許媛婷 出版日期 2008.3 文章名稱 明末西學東漸的未竟之聲-以李之藻《天學初函》的選書為討論中心 期刊名稱 故宮學術季刊 卷數 25 期數 3 頁數 1-48 關鍵詞 明代、天學初函、李之藻、西洋傳教士、文人交遊 摘要(提要) 明末,以利瑪竇為主的一批耶穌會傳教士入華,在皇室、官員及士紳之間,掀起一股新的西學風潮。當時,許多士大夫隨利瑪竇學習西方學識,甚而奉教。而被稱作「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李之藻,便是從跟隨利瑪竇學習,進而得以融會衍繹、撰著述學的奉教文人。李之藻除奮力學習外,甚以一生心力編纂的《天學初函》可說是目前存世最早且完整的一部西學叢書。這部書收錄萬曆迄崇禎年間,以利瑪竇為主的一批傳教士與明代文人合作翻譯的西學著述,包括教義思想,及各種天文、曆算、水利等科學技術,是研究明末西學東漸的重要叢書。然關於此書的研究及討論,過往集中內容考釋、版本流衍,或僅就書中收錄的單一書籍進行分析;而作者李之藻基於什麼樣的心情及考量編成《天學初函》,卻少有完整深入的論析。本文試圖透過明末文集、方志奏疏,並結合晚近的研究成果,析理李之藻個人學養,及其人際網絡,以此勾勒出他在選輯《天學初函》時的種種思量。晚明西學傳入過程中,對士大夫而言,實為一股新的文化衝擊,然在面臨此種衝擊與轉變時,其應對及接受程度如何,極令人好奇。而隨著明清之際政權交替,此一中西文化交匯所呈現的激盪起伏,或可從《天學初函》在進入清初所面臨的沈潛宿命,有所體會。 檔案下載 檔案下載:A60000000E-I52-25301.pdf檔案大小:7 MB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