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鄧淑蘋著,劉祐竹整理,〈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394期(2016.1),頁62-71。 作者 鄧淑蘋著,劉祐竹整理 出版日期 2016.1 文章名稱 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期刊名稱 故宮文物月刊 期數 394 頁數 62-71 專欄名稱 專輯 摘要(提要) 究竟什麼是伊斯蘭玉器呢?它們又來自何方呢?十四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在中亞、南亞、西亞至東歐等地先後發展出四個強大的帝國中有著不同程度的玉雕工藝,當代藝術史界常通稱為「伊斯蘭玉器」。這四個政體為:帖木兒帝國、鄂圖曼帝國、薩非王朝,以及蒙兀兒帝國。在十五、六世紀時,伊斯蘭玉器造形多受金屬器、瓷器影響,尚未發展出明確的風貌。十七世紀前半,蒙兀兒帝國君主沙加罕延攬歐洲、波斯的藝匠,融合了歐洲、中國、中亞與印度本土的藝術精華,多以花葉瓜果或馬頭、羊頭為紋飾母題,以冷硬的玉料讚頌自然界蓬勃的生機,此時伊斯蘭玉器才形成獨特的風格。本文將為讀者們娓娓道來這些美麗文物來到中國的歷程,以及別具一格的特色。 檔案下載 檔案下載:A60000000E-I52-39408.pdf檔案大小:904 KB 最後更新日期: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