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蘇峯楠,〈歷史性建築與博物館結合的觀察:以國立臺灣文學館為例〉, 立德大學會展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會展與城市行銷學術研討會專刊》(臺南:立德大學,2009.10),頁B187-B205。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09.10
  • 著作名稱
    歷史性建築與博物館結合的觀察:以國立臺灣文學館為例
  • 專書或論文集名稱
    會展與城市行銷學術研討會專刊
  • 出版地
    臺南
  • 出版者
    立德大學
  • 專書或論文集主編
    立德大學會展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
  • 頁數
    B187-B205
  • 關鍵詞
    文化資產、再利用、原臺南州廳、博物館、歷史性建築
  • 摘要(提要)
    位於臺南市的國立臺灣文學館,是國內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館舍位在國定古蹟「原臺南州廳」內,也是第一宗國家級博物館結合歷史性建築進行再利用的案例。本文從歷史性建築再利用的觀點,觀察國立臺灣文學館在運作過程中與歷史性建築的關係,以了解彼此的互動與融合情形。 日人透過臺南州廳樣式風格及週邊環境整體規劃,形塑統治權力威嚴感的建築形象;戰後州廳建築也一直作為官署使用,與一般民眾有所距離。在進行古蹟修復工程與博物館進駐後,建築的功能、面貌與環境有所更新,除了調整改造原有格局外,環境性質的改變也達到了「空間解放」的目的;而館方引用各種文學元素對空間進行文學化的再詮釋,兼顧歷史空間的再現與文學意象的佈置;展覽規劃與活動宣傳,也增進博物館與歷史性建築之間的聯繫,並持續拉近民眾與歷史性建築的距離,館方亦藉此建立文化形象,有助於館方與建築兩者在文化價值的確立與提升。 綜合來說,國立臺灣文學館的進駐與運作,對於歷史性建築有活化的效益;而博物館也因為繼承歷史性建築的文化及美學價值,吸引了觀眾的注目與參訪,是其他博物館所沒有的優勢。因此兩方乃是在一種互惠模式下共存共生,並且不斷地進行有機性的發展與運作。

最後更新日期:2022-09-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