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陳維新,〈同、光年間中俄伊犁邊界交涉探討——以中俄訂定之條約及界圖為例〉, 《故宮學術季刊》,27卷1期(2009.9),頁179-225。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09.9
  • 文章名稱
    同、光年間中俄伊犁邊界交涉探討——以中俄訂定之條約及界圖為例
  • 期刊名稱
    故宮學術季刊
  • 卷數
    27
  • 期數
    1
  • 頁數
    179-225
  • 關鍵詞
    伊犁條約、塔城界約、崇厚、曾紀澤
  • 摘要(提要)
    十九世紀初期,俄國勢力進入哈薩克地區,向大清國所屬巴爾喀什湖(Lake Balkash)以東以南地區擴張,隨後將該地區擅自劃入該國版圖,並將其勢力向特穆爾圖淖爾(即現在的伊塞克湖Lake Issyk-kul)一帶推進。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俄國想透過談判簽約的方式,將該國所占領土地的事實,要求清朝政府承認。同治三年(1864),中俄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即《塔城界約》)後,俄國再乘新疆動亂,派兵進占伊犁,清朝政府派崇厚前往俄國交涉,崇厚擅自與俄國簽訂交收伊犁條約,清朝政府認為崇厚所簽條約內容喪權辱國,拒絕簽字,並欲將崇厚治罪,使得中俄兩國關係更加緊張。當時駐俄大臣曾紀澤銜命與俄國政府交涉,雙方簽訂中俄改訂條約,俄國終將伊犁歸還,並約定勘分西北邊界。本文擬以外交部寄存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之有關劃分伊犁疆界輿圖及所訂條約原本等相關檔案史料,針對同、光年間,當時負責與俄國交涉及劃分伊犁邊界重任的朝廷大臣,在與俄國官員劃分疆界談判上,與俄國官員交涉情形,作一簡單的介紹。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