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蔡承豪,〈清代臺南地區的「上進西瓜」〉, 《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5期(2014.4),頁101-122。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14.4
  • 文章名稱
    清代臺南地區的「上進西瓜」
  • 期刊名稱
    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
  • 期數
    5
  • 頁數
    101-122
  • 關鍵詞
    康熙、雍正、乾隆、土貢、山西榆次
  • 摘要(提要)
    西瓜向為臺南地區的重要農特產,栽種起源可溯至17世紀。其適合在邊際沙地及高溫環境下種植,故移墾漢民即搭配運用於農事,以之經營土地,至清代已蔚為臺灣重要的水果物產之一。臺灣氣候較暖,成為大清帝國內較早可獲得瓜果的區域,而清代各直省督、撫向有進貢內廷各地方物之禮,在康熙52年(1713)以前,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等要員,即採買翠綠瓤紅的臺灣土產西瓜,於新年時節恭進上京,供宮廷新春賞析品嚐,並為皇帝聖誕祝壽。而對臺灣風土的好奇,以及自身對於農作拓展的興趣,從康熙52年起,清聖祖頒下內廷西瓜種籽,指示至臺灣種植。成熟後督、撫即親自挑選運送至駐劄地中佳良者,裝運進貢,以供御覽。隨多次的往返,由皇帝頒賜種籽,西瓜收成後先跨海運送,由大員加揀擇,再由地方低階文武專員或督、撫家人護送赴京,並且恭請復賜瓜籽以備來年栽培成為慣例。即便乾隆元年曾降旨各地停貢土產,閩浙總督郝玉麟仍稱:「但此項西瓜係奉頒瓜種栽植,非臣下備辦者比,理合照例恭進」,後獲允准,改以隔年起停止賜籽,直至乾隆末年方完全停貢。面對皇帝頒賜的種籽,地方大員極為重視,因而選在府城小東門外設置特殊的瓜園—「進上瓜地」,面積約數十畝,知府縣官僱人細心照料,以栽植御籽西瓜,實甚特別,也成為臺南歷史發展上一段特殊的歷程。

最後更新日期:2021-03-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