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余佩瑾,〈采挹流霞─乾隆皇帝收藏的成化官窯器〉, 《故宮文物月刊》,429期(2018.12),頁62-77。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18.12
  • 文章名稱
    采挹流霞─乾隆皇帝收藏的成化官窯器
  • 期刊名稱
    故宮文物月刊
  • 期數
    429
  • 頁數
    62-77
  • 專欄名稱
    文物脈絡
  • 摘要(提要)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二萬三千多件清宮傳世瓷器,從皇室擁有角度看,琳瑯滿目的項類應是累積歷代帝王珍藏的成果。儘管這些作品件件隨附文物典藏號,多數可以透過編號逐一回推出每一件文物在1920年代,紫禁城轉型成為故宮博物院前的貯藏宮殿。但是像本文論述之「采挹流霞」箱—一種將類似瓷品匯聚成組加以典藏的狀況較為少見。本文以「采挹流霞」箱為題的研究,同時涉及兩個面向,一是乾隆皇帝的收藏,二是成化官窯器。關於前者,誠如日前「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探討得出的觀點般,乾隆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狀況,因為存在皇帝著手整理的過程,故可從他發旨重新包裝中,發現一分屬於帝王鑑識的痕跡以及輾轉再造的品牌。其次,所謂成化官窯器,顧名思義即為明成化朝燒造的官窯瓷器而言,其燒造狀況,一如史書所載,具有「燒造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的評語(《明史.食貨志》),然而成化朝(1465-1487)歷時僅23年,完全稱不上「最多且久」。或因如此,為解開成化朝燒瓷之謎,學界莫不投入相當關注,無論是針對出土材料和傳世器的對比,器表裝飾紋樣、器底款識,個別作品的樣式與技法,承造因素和後仿成化款作品顯示出來世人對成化官窯的想像;甚至因為最近空白期(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1436-1464〕)瓷器大量發表後,又提醒我們論述成化官窯瓷器無可避免地也需要考慮到空白期作品的觀點等,不一而足。有別於前述學界已然存在的研究現況,本文將從乾隆皇帝收藏的角度著眼,重建一箱成化官窯器的流傳經過,以及與之相關的文物鑑賞變遷。

  • 檔案下載

最後更新日期:2022-08-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