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陳澄波,〈陶瓷文物的修復-黏合、填補與全色〉, 《博物館學季刊》,35卷3期(2021.7),頁79-97。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21.7
  • 文章名稱
    陶瓷文物的修復-黏合、填補與全色
  • 期刊名稱
    博物館學季刊
  • 卷數
    35
  • 期數
    3
  • 頁數
    79-97
  • 關鍵詞
    陶瓷修復、黏合、填補、全色、不可視
  • 摘要(提要)
    陶瓷文物於博物館中屬較不易產生化學劣化之藏品,但卻易受外在物 理性因素之影響,導致缺損或破碎等狀況,而修護之目的為使文物得以典 藏、展示與持拿,故陶瓷藏品則會因其性質而有不同的修護策略,如在考 古或人類學等面向中,填補與全色處理也許非為必要之選項,以期能符合 該類文物於歷史上的價值,但倘若陶瓷文物為具有高度審美與工藝價值之 藏品時,或許應適度考量其特性進行填補與全色等處理。然而過去因陶瓷 修復領域曾長期使用硝化纖維素、環氧樹脂和蟲膠等材料,導致後續大量 產生接著性能失效、黃化、變色與褪色等問題,遂使該領域認為修復不應 處理至不可視之效果,因此少有文獻具體闡述應如何模擬出陶瓷特有之釉 面質地。但隨著修復科學的發展,逐漸有研究認為如Paraloid B-72®、Hxtal NYL-1TM 以及Golden® 壓克力顏料等合成材料,可穩定地用於博物館環境 中,且不易產生過去常見的劣化情形。故本文以此3 種修復材料為基礎,並 結合陶瓷製作工藝之角度,將陶瓷的填補材料分為透明、半透明與不透明 等性質,以符合各種陶瓷胎體的實際狀況,再以壓克力顏料混合透明壓克 力樹脂,模擬出釉面特有之質地,使具審美價值之陶瓷文物非僅能以可辨 識性的方法進行修復,同時也讓不可視的修復方法有再次被探討之空間。

最後更新日期:2022-0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