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回上一頁

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清口地區河道工程與地貌變化—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河工輿圖為中心〉, 《故宮學術季刊》,33卷3期(2016.3),頁151-190。

  • 作者
  • 出版日期
    2016.3
  • 文章名稱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清口地區河道工程與地貌變化—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河工輿圖為中心
  • 期刊名稱
    故宮學術季刊
  • 卷數
    33
  • 期數
    3
  • 頁數
    151-190
  • 關鍵詞
    乾隆年間、江蘇、淮安、清口、清黃交會、軍機處檔、河工圖
  • 摘要(提要)
    黃河因其易徙、易決、易遷的特性,是以治理黃河向來為中國歷朝政府的重大政務之一。明清時期依賴運河輸送江浙漕米到北方,但運河位於江蘇淮安清口一地,適因與黃河交會,當地漕糧運輸深受黃河影響,河水泛濫倒灌的結果,將造成運道受阻,是以黃河處處制約著運河物資運輸的順暢。康熙初年河道總督楊方興曾指出:「治河即所以治漕。」由此可知,政府治河,一方面是抗災防洪,維護地方經濟;其重要目的更是為了保障國家財賦供應的穩定,這正是清代河工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堵口,修防的關鍵所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清代軍機處檔案中,收藏著河道官員在治河過程上所製作的工程圖繪,其中尤以十八世紀乾隆年間數量也最為豐富,提供今人研究當時中央與地方的治河決策、以及分析河道地貌的歷史變化。本文即以其中十幅有關江蘇清口黃淮交會治河工程為線索,藉由工程圖的繪製時間、官員奏摺與皇帝諭旨內容的解讀,分別討論江蘇淮安清口一帶運河、淮河與黃河的修建經緯、決策形成原因以及河道地貌變遷的關係。
  • 檔案下載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