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跟著時代變化的說明卡

一、最早的說明卡

  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說明卡片類型,是故宮自台中遷到台北以後所用的紅格大卡,可以「總統就職大典」的陳列說明為例。雖然說明卡並未紀年,但其中提到的四幅畫作,為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第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日發行的紀念郵票。可知這張卡片為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展覽時所用的說明卡,當時是佈置於一樓的大畫櫃中。

  另一種手工繪出紅色格線的較小說明卡,則可能是因應較小展櫃而發展出來的版本。最右一行比起他行寬綽兩倍,以粗大字體強調作品名稱,是此期說明卡片的設計特色。

  • 民國五十五年配合總統就職大典推出的專題特展陳列說明卡,為江兆申先生書蹟。

  • 推測應為民國五十年代中期的說明卡,先以紅原子筆打格線後墨書的版本。

二、大風閣與蘭千閣

  因感念張大千、林伯壽二位先生寄贈本院收藏,民國五十九年特闢三樓的東、西兩閣樓為「大風閣」及「蘭千閣」,逐期展示寄贈精品。民國張大千摹〈莫高窟一百五十二窟晚唐畫瓔珞大士像五十八號〉與清潘公壽〈臨趙孟頫中峰和尚像〉曾於民國六十年四月份展出。這兩張說明卡很可能是當時搭配展出的版本。

  這個時期出現印有格線的卡片,不需要再一張一張用紅原子筆打格子。每行首尾均以和緩的弧形收合。或許是想營造寫在竹簡上的情調。

  • 推測應為民國六十年使用的墨書說明卡。

  • 推測應為民國六十年使用的墨書說明卡。

三、書法家寫成的說明卡

  以毛筆書寫的早期說明卡,結構清晰、筆畫雋挺。當年是誰書寫這些卡片呢?根據書風與相關資料,早期書畫處的研究人員江兆申、傅申、佘城、張光賓等前輩,不乏書藝精湛的書畫家。他們在展覽籌備期間除了準備說明內容,還必須花時間謄繕書寫。這些卡片紀念著過去的歲月,沉澱成深富時代意義的另類藏品。

  • 江兆申先生墨書卡片,可能書於民國七十年「吳門畫派九十年展」時。

  • 傅申先生墨書卡片,書於民國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之間。

  • 佘城先生墨書卡片,書於民國五十七年至六十二年間。

四、龍紋說明卡—從手寫到印製

  還有一批約民國七○至八○年代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看起來雖然相似,但最能展現這個時期台灣文書處理方式的改變,對說明卡製作產生的劇烈影響。龍紋說明卡的書寫區域,較前期縮小不少,即使仍有少數毛筆書寫的卡片,但字跡較小。後來除了作品題名以隸書手寫外,其他說明內容則改以中文打字機繕打,更晚期又改換成照相打字印刷的版本。

  • 民國七十年代已開始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式樣,早期仍有墨書的版本。此說明卡即為江兆申先生書蹟。

  • 民國七十年代已開始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式樣。江兆申先生、吳平先生、許郭璜先生均曾為此種卡片墨書題名。

  •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為增加國慶氣氛,特別印製的橘紅底燙金龍紋說明卡使用。

五、追求與觀眾更親近的說明卡

  民國九○年左右,為了方便觀眾閱覽與理解,說明卡片取消了龍紋裝飾,改用簡單的方框,以求盡量放大說明卡的字級,用詞也更趨白話。利用分為上下兩層的壓克力框,來安插展件的中英文說明。

  近年來,數位輸出非常方便迅速,可以針對不同展覽主題,進行特殊的版面設計。因此,書畫說明卡將中英文整合,希望在不搶去展件風采的前提下,悅目地提供給觀眾與展件相關的重要資訊。

  • 約民國九十年代後期使用的說明卡,中英文字級均放大的版本。

  • 民國一○七年七月推出的「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說明卡。內容由許文美助理研究員撰寫,蒲思棠先生翻譯,教育展資處林姿吟助理研究員版面設計。

  • 民國一○八年七月推出的「故宮動物園」特展說明卡,以「狻猊」(獅子)為輪廓設計的兒童版說明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