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特展、展期:2016.04.02-06.26、北部院區 陳列室:210
:::

展覽概述

本院庋藏的〈清明上河圖〉共計八卷,可區分具名為張擇端(活動於12世紀前期)者,仇英(約1494-1552)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三類。前兩種在結構與內容上,主要參照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雖屬摹本或偽托之作,但均添入新的城市風情與時代風格,塑造迥異於宋本的新貌。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藏),是宋代風俗畫的鉅作,描繪北宋都城開封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寫實的表現手法和傳奇性的流傳過程,不僅凝聚鑑賞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亦是藝術史學者關注與研究的課題。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清明上河學」儼然興起。歷代畫家又從不同的視角及風俗軌跡,或仿效,或複製,留存至今者難以估計,學者指稱約莫百餘卷,典藏於各大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反映出〈清明上河圖〉的影響力。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畫院陳枚(1694-1745)、孫祜、金昆、戴洪及程志道五位畫家合作,內容包羅萬象,製作精緻考究,為集各家所長之經典名作,足以媲美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至於清沈源〈清明上河圖〉,除材質、設色不同於清院本外,在畫面的鋪陳、事物、舟車與人物的安排幾無差異,體現出清宮畫院繪製長卷鉅著的運作過程。

院藏〈清明上河圖〉質量均美,然鮮少全數展出,今值四月清明,特闢專室,將八件作品同時呈現世人面前,打造這場華麗的視覺饗宴,歡迎觀眾一同來領略明清兩代畫家詮釋〈清明上河圖〉的多元面向。

展件介紹

宋 張擇端 清明易簡圖

  1. 形式:卷
  2. 尺寸:38x673.4 cm

本幅題為〈清明易簡圖〉,語出《易經.繫辭》:「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即平易簡單之意,作者希望透過畫面,讓觀者對都城繁華勝景一目了然。 張擇端(活動於12世紀),字正道,東武人。善畫舟車、市橋、屋宇,作〈清明上河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後世畫家多摹仿之。此幅略分郊野鄉間、迎親隊伍、虹橋市集、城牆內外、天津之橋等段落。山石與樹木的畫法,與原畫差異較大,筆力稚弱,賦彩具裝飾性,空間平面化,應為明代摹本。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

  1. 形式:卷
  2. 尺寸:34.8x804.2 cm

本卷有多處與其它版本不同,如戲台演戲、射柳、雜耍特技、走索及校閱等。對金明池競渡的描寫細膩,不惟樓閣華美,歇山戧脊上安放脊獸,飛揚誇張,強調宮殿建築的麗富堂皇;活動場面更是熱鬧非凡,有龍池搶標、舞蹈遊藝等。重彩設色亦是其它作品所無,幅中大量運用了石青、石綠、朱砂、藤黃、胡粉及紫色等顏料,畫面呈現出濃烈瑰麗的風格,其它如水紋的畫法,圖案化的山石堆疊,組成成奇幻的空間感,推斷出自明代「蘇州片」畫家對仇英風格的刻意追摹。

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

  1. 形式:卷
  2. 尺寸:35.6x1152.8 cm

此卷是由清宮畫院畫家陳枚(1694-1745)、孫祜、金昆、戴洪與程志道通力合作完成。以人物景致繁多取勝,可謂是集各家所長的作品。全作分為鄉野風光、虹橋市集、城門內外及金明池。除了熙來攘往的人物,櫛比鱗次的商店,還有逸趣的文人園林、輝麗的皇室苑囿,極力營造熱鬧喧囂的氣氛,堪稱十八世紀城市風貌的縮影。建築均依據透視原理,房舍街巷經絡分明,大小比例與遠近距離,莫不精準掌握,且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筆墨精謹與色彩斑爛,是院藏同題作品之最精者。

清 沈源 清明上河圖

  1. 形式:卷
  2. 尺寸:34.8x1185.9 cm

沈源,生平籍貫不詳,善畫佛像,工山水界畫,乾隆時(1736-1795)供奉內廷。 沈源〈清明上河圖〉中構圖與場景的安排,幾與〈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相差無幾,惟有細節上的增減,如前段郊野增繪掃墓哭墳,中段虹橋旁亦有飯店商鋪。至於店名、建築結構及畫法則有些許差異,狀元府第的庭園景佈置亦稍有不同。本幅為紙本,以水墨為主,人物、房舍的線條輪廓,僅用赭色稍作鉤染,別有一番清新雅淡的韻味。畫橋樑、屋宇、人物極為精細工整,是清代畫院佳作。

展件清單

朝代
作者
品名
形式
本幅尺寸 (cm)
(傳)宋
張擇端
張擇端清明易簡圖 卷
38x673.4
張擇端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卷
29.7x606
仇英
仇英清明上河圖 卷
28.2x439
(傳)明
仇英
仇英清明上河圖 卷
34.8x804.2
仇英
仇英清明上河圖 卷
28.6x560
清院本
院本清明上河圖 卷
35.6x1152.8
沈源
沈源清明上河圖 卷
34.8x1185.9
清人
清人清明上河圖 卷
31.1x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