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以〈畫孔雀開屏〉為題,運用數種光電媒材與技術,多樣化調控「光的穿透與成像」,結合原畫擬真再現晝夜時空情境,並依時序交互變化呈現。將畫中意象轉化為在多層次動態時空結構中,互動實境與裝置形式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藝術團隊 試圖 形塑出 一種 當代人群 面對 新媒體介入經典畫作 的觀看與重構方式,希望能探尋「人們 所擁有 的意識/願景/生命脈絡,在信念/權力/歷史 三位一體 至高神聖性 之下的可視/透視/不可視」,並以300年後的光影透視向郎世寧致敬。
孔雀雄者有橢圓尾屏,五年尾長可至二、三尺。平時收攏於身後,伸展開來羽色金彩煥目。畫面皇家園囿青綠疊石造景,旁植玉蘭、牡丹、海棠,具有「玉堂富貴」之寓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西域哈密進貢孔雀,乾隆皇帝作有〈孔雀開屏〉御製詩並書於畫上。同年七月十二日《活計檔.如意館》記錄:「著郎世寧畫開屏孔雀大畫一軸,補景著方琮、金廷標合筆,用白絹。」乾隆皇帝對此畫創作指示非常具體,實為中西「合筆畫」的上乘之作。
當創作團隊開始以郎世寧〈畫孔雀開屏 〉作為展件的主題素材進行發想設計,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看到了郎世寧原作,以工筆又寫實繪製出的孔雀,每一片片羽毛都細緻地描繪出來的震撼。在讚嘆與感動之餘,我們接著建構出希望作品同時具有幾個不同的意涵層面:
有了以上的構思原則,創作團隊進行相關資料的研究考證與取材,並逐漸建構作品內在表達的邏輯合理性。引用郎世寧年代天主教拉丁文版《 聖經 》創世紀首段內容,將『 光(暗) 』結合『 穿透(視)』作為核心表現方式(Transparenspective),並將作品定名為「穿真透時」。以〈畫孔雀開屏〉原有的景物題材,再加上:可調性透光孔雀裝置、光雕投影、動態彩繪玻璃、日夜情境動畫、仿生舞蹈肢體美感、乾隆清宮古樂與改編同時期歐洲巴洛克音樂、以透視法為基礎的空間設計、自然生態擬真聲場、內容互動……等,配合展場時序氛圍,進行各項規劃,並由團隊夥伴們共同分工製作與執行。
而在持續的作品建構過程中,我們也額外經歷覺察到,孔雀造型羽翼的透明光屏彷彿如同一片大型透鏡,從我們所站在當下的「現在」,以視線與意識穿過這面光彩絢爛的透鏡,去觀看「過去」的畫作,而試圖重新感受體會文物、繪畫、音樂、權力等創造性的能量,跨越(trans-)了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動人魅力,並向原畫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