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族的徽誌—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服飾簡介

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及各血緣支系為維繫民族特性與認同,使之生生不息,普遍將族群歷史、傳說、信仰、風俗等元素,融入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著配飾中,形成獨具特色且豐富多樣的服飾文化,成為彰顯各族形象特徵的重要標誌。觀眾透過本單元之實物展陳介紹,當能瞭解貴州各地少數民族服飾的傳承發展並不封閉、孤立,而是伴隨彼此間之相互交流影響,始益見燦爛多彩。

台江施洞苗族女盛裝

二十世紀中期

台江施洞苗族女盛裝
  • 衣長 73公分
  • 衣袖寬 142公分
  • 褲長 98公分
  • 腰寬 39公分
  • 銀冠直徑 23公分
  • 高 56公分
  • 衣長 85公分
  • 肩袖寬 115公分
  • 裙長 102公分
  • 腰寬 85公分

穿著此款服飾的苗族被稱爲「河邊苗」,主要聚居於清水江沿岸台江縣施洞鎮、施秉縣雙井鎮、劍河縣五河鎮及鎮遠縣金堡等地。他們擅長舟楫與行商,精於刺繡及銀飾加工。河邊苗的刺繡以徒手「破線繡」工藝聞名,圖案充滿靈性,誇張大膽,更蘊含童趣。此款服飾也是苗族最常佩戴的銀飾支系之一,尤其是「泡項圈」,一般都要疊戴三件以上。「泡項圈」是苗族自創的銀飾造型物,據說源自水泡幻化而來的美神「仰阿莎」。

梭嘎苗族女盛裝

二十世紀中期

梭嘎苗族女盛裝
  • 衣長 102公分
  • 肩袖寬 123公分
  • 裙長 77公分
  • 腰寬 44公分
  • 頭飾高 28公分
  • 頭飾寬 60公分

穿著此款服飾的苗族分布於六枝特區、納雍縣及織金縣等地,為「箐苗」的一個分支。由於族中婦女頭上挽著碩大的長角,當地人又稱其族爲「長角苗」。本套服飾即源自六枝特區梭戛鄉梭戛村,屬女子盛裝。另當地成年女子的髮型甚有特色,先以約兩公斤重的假髮挽成「∞」字形髮髻,後用一根白毛氈帶將髮髻繫於木梳,再橫臥頭上,稱爲「戴角」。女子頭佩此等標誌,表示已經成年,可參加社交活動。

納雍縣苗族少女密繡背扇衣

二十世紀後期

梭嘎苗族女盛裝
  • 衣長 132公分
  • 肩袖寬 58公分
  • 裙長 88公分
  • 腰寬 150公分

穿著此款服飾的苗族主要集中於畢節市的織金縣、黔西縣、納雍縣一帶,爲「歪梳苗」的一支,因女子挽髻斜插木梳而得名。歪梳苗族女子精於蠟染,亦工於盤線繡、鎖繡與挑花。族內女子穿著裙子方法特殊,以寛長布幅圍下身,在腰腿兩側打摺。未婚少女在「花山節」等盛大節慶活動中身背背扇的著裝習俗,最爲奇特。未婚少女在成年前,即開始製作背帶;待成年後,出現於男女青年尋偶的「跳花」場合時,背帶便成為傳達情意的象徵,並暗示已可求偶,反映出當地特有的婚俗。

鎮寧縣扁擔山布依族婦女服飾

二十世紀中期

鎮寧縣扁擔山布依族婦女服飾
  • 衣長 61公分
  • 肩袖寬 115公分
  • 裙長 83公分
  • 腰寬 98公分

此套服飾源自於鎮寧縣扁擔山村,爲布依族年輕女子盛裝服飾。這一支布依族集中於安順市鎮寧縣、關嶺縣、普定縣、紫雲縣,黔西南州晴隆縣,以及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水城縣、盤縣,畢節市威寧縣、織金縣一帶。婚前,女子梳辮,戴織花頭巾;婚後,仍暫居娘家一段時日,直到新郎家婦女乘新娘不備,强解其髮辮,換上「甲殼」後始在夫家長住生活。「甲殼」是一種帽子,形似簸箕,以竹笋殼爲架,用青布結紮而成,戴時再加一塊花帕子,是布依族婦女婚後的標識。

黎平尚重侗族女盛裝

二十世紀中期

黎平尚重侗族女盛裝
  • 衣長 68公分
  • 肩袖寬 102公分
  • 裙長 43公分
  • 腰寬 106公分

穿著此款服飾的侗族集中於黔東南州榕江縣的晚寨、平保、高路,黎平縣的尚重、蓋保、洋洞、順寨等自然村寨(以上俗稱「四十八寨」侗族區域),以及劍河縣的格里、柳開等地區。他們因居住地域之故,被稱爲「四十八寨侗」,其衣物服色尚綠。此套服飾源自黎平縣尚重侗寨,是侗家女子於婚嫁、迎賓、送客或節慶等場合穿戴的盛裝,屬冬裝款式,其雲肩傳承了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流行樣式。

三都水族女子婚嫁衣

二十世紀後期

三都水族女子婚嫁衣
  • 衣長 88公分
  • 肩袖寬 138公分
  • 褲長 94公分
  • 腰寬 52公分

穿著此款服飾的水族,聚居於三都水族自治縣的中和鎮一帶。此套服飾爲水族青年女子婚嫁時的衣裳,與其他場合穿著不同之處,在於銀飾的搭配。服飾上的花紋圖案,以水族婦女擅長的馬尾繡與挑花刺繡製作。

從江縣西山瑤族婦女服飾

二十世紀中期

從江縣西山瑤族婦女服飾
  • 衣長 103公分
  • 肩袖寬 124公分
  • 褲長 70公分
  • 腰寬 46公分
  • 帽子高 55公分
  • 帽子寬 60公分

貴州瑤族聚居於從江縣西山鎮、翠里鄉,以及毗連的廣西融水縣瑤族村寨,屬「盤瑤」一支。盤瑤青年女子婚嫁時,頭戴以杉木皮與杉木板爲內襯製成的山架帽,又被稱爲「頂板瑤」或「板瑤」。此套瑤族女裝源自從江縣西山鎮,穿著時常搭配挽髻盤頭,先以黑白相間的織帕纏於內,再以綠色的刺繡帕圍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