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設定: 最小字 一般字 最大字
:::

展品選件

宋 蘇軾 致季常尺牘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博通經史,工詩詞,善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譽為宋代四大書家。 此帖又名〈一夜帖〉或〈季常帖〉,乃蘇軾貶官黃州時寫給好友陳慥(字季常)的信函。內容為託季常代向王君解釋無法出借黃居寀畫作的原因,為表歉意,特隨信附上團茶一餅。書法遒勁磊落,行氣流暢,神采動人。本幅選自〈宋十二名家法書冊〉。

 

釋文: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纔取得。即納去也。却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元 饒介 書七言律詩三首

饒介(?-1367),字介之,號華蓋山樵、醉樵、浮丘公童子。江西臨川人。歷任翰林應奉僉江浙廉訪司事、淮南行省參知政事。工詩文,長書法。饒介書遠師王獻之與懷素。史稱其草書飄逸似懷素,圓勁朗暢,神追王獻之。

 

本幅為〈元人法書〉第十四幅,用筆起伏多變化,在王獻之的行書風格中,又融入懷素的筆意。全作揮灑自如,氣脈酣暢,間雜章草筆法,益增古樸趣味。

 

釋文:虞山人勝伯。陳山人唯寅。皆為鄉里。解後共飲。問及仙遊事。欲所賦詩。未果寫。既去。僕已醉矣。酒醒遂和以答二賢初意。此凡四也。十八日介錄。掃除狡獪蓄神機。開頂葫蘆不置扉。人物已從垣外見。真形漸向市中微。盃淺白鴿沖霄去。劍化雙龍破浪歸。自此更無毫髮累。綠毛繞體欲成衣。 獨坐(點去)據胡床醉不移。坐深簷露滴髭眉。蕭蕭風水成音樂。澹澹星河起鷺鷥。語罷欲乘黃鶴去。興來忽使日雲馳。火龍□傲烹茶□。不析扶桑一氣炊。 羃羃松陰布網羅。鶴巢松頂吸天河。是何道士圍棋坐。著箇樵夫對酒歌。看月也知為爾好。憑風無奈欲歸何。送君直過橋西去。還記垂楊葉不多。

明 文彭 書詩二首

文彭(1498-1573),字壽承,號三橋,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長子,少承家學,詩書畫,無一不精。文彭能作各體書,其中以草書成就為高。此幅內容為兩首七言詩,描寫文人閒居風情,結構閒散不失章法,錯落有致,運筆變化豐富,奔放自在更甚其父。選自〈元明書翰第五十冊〉,據末頁所題寫予「隆池尊兄」,知是送給彭年(1505-1566)之作。

 

釋文:山水平生興不孤。嘉禾惟有水平鋪。不須刻木如朱子。自有營丘設色圖。 黃鳥啼春春晝長。帋屏矮几竹匡牀。薰罏香燼茶甌歇。掛起南窓納晚涼。

清 張照 臨蘇軾尺牘、書七言詩

張照(1691-1745),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得天,號涇南。深通釋典,研法律,能詩善畫,通音律,尤工書法。書風近承董其昌,上溯米芾,乾隆帝讚譽有佳,云是「寓端莊於流麗者」。 右幅雖言「臨蘇軾尺牘」,然東坡原蹟不存,當是臨自清宮舊藏〈明董其昌臨宋四家書卷〉之段落。左幅繪壺、杯各一,壺身有張照書七言詩,述及宋人茶事。整幅裝裱新奇雅緻,詩、書、畫合為一體,搭配得宜。選自〈清張照雜書冊〉。

 

釋文: (右幅)昨夜清風明月。過蒙法施。今又惠及清泉。珍感不已。术湯法豉。恐濁卻妙供。謹卻回納。不一一。軾白。(左幅)松軒瓦甒試春芽。故事流傳盛宋家。君實清風携紙裡。端明微類貢綱茶。郊成手詔頒龍餅。宴罷親煎擊乳花。若使芝蘭獨沾溉。堂廉恩意古今誇。

清 郭麐 行書七言聯

郭麐(1767-1831),字祥伯,號頻伽,別號邃庵,晚稱復翁。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江蘇吳江人。游姚鼐之門,尤為阮元所賞識。工詞章,善篆刻。書法學習黃庭堅。 聯文:「茶甘半日如新啜,墨玅移時不再磨。」引自南宋詩人陸游所作〈初秋雜詠〉。時人梁章鉅(1775-1849)言郭書:「字專師涪翁(黃庭堅),時偽作沈(沈周)跡。」本幅結字敧側中帶安穩,用筆凝練且有韻致,果具黃、沈風貌。

清 蒲華 行草七言聯

蒲華(1832-1911),原名成,字竹英,一字作英,號胥山外史。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早歲畫花卉,上承徐渭、陳淳傳統。晚年愛畫墨竹,心醉文同。晚年寓上海,以鬻畫自給。曾遊日本,為彼邦人士推重。

 

蒲華自言其草書學唐呂洞賓(呂巖)及南宋白玉蟾(葛長庚)。此幅聯文:「讀畫清心時品茗,看花得意且含毫。」行草寫來線條豪邁蒼勁,落筆放逸不拘,獨樹書壇一幟。書於1895年,時年64歲。

民國 張大千 菊花

張大千(1899-1983),本名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詩文書畫皆擅,繪畫方面尤其才華出眾。抗戰期間,曾遠赴敦煌臨摹壁畫。六十歲以後,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開闢潑墨、潑彩新格局,為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家。 此幅以淡墨繪寫菊花、提壺,簡潔澹雅;款題:「茶已熟,花正開,賞秋人,來不來。」筆墨趣味古拙。約畫成於1932年,原為大千贈予陳雲誥(號蟄廬)之作。選自〈張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蟲冊〉。

民國 溥儒 行書七言聯

溥儒(1896-1963),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人,滿清宗室。民國成立後,一度隱居北京西山讀書,詩文、書畫造詣深厚。1949年渡海來臺,任教臺灣師範大學,作育英才,對藝壇影響頗為深遠。 此幅聯文:「竹泉洗研魚吞墨,松火烹茶鶴避煙。」描寫脫離塵俗的幽居生活和閒散安逸的心境。溥儒行書功力深厚,歷代經典名家之作,往往臨寫入神,從容變化之後,寫來瀟灑自然,秀逸挺勁。